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2/2)

    那片辽阔的牧场……嗨!”

    就在阿木哈、丘切伊等人会面的时候,距离汗帐不远处的一个舒适的蒙古包中,一个满脸胡须的大汉正缩躺毡毯上舒舒服服的睡着大觉。这个很酷似蒙古人的大汉名叫魏占党,原军情局北方处的精英。他的父亲是山西人,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蒙古牧民家的女儿。乾隆年间,人口激增,很多中原的百姓都跑到了河套一带开荒种地,魏占党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后因家庭变故魏占党流落河北,又无意之中加入了北方处的外围组织。因为会说蒙古语,了解蒙古风速,很快就进入了上面的视线。经过培训之后,最终成了北方处蒙

    的顶级密探中的一员。

    中华军收复新疆之后,已经脱离了军情局转入政界的魏占党被调到了迪化府任职,几年下来已经做到了正四品的府丞。同样早年精壮的身子也虚胖了下来,不然的话他从阿克套西渡里海偷偷摸进卡尔梅克人的游牧区,然后转辗百余里抵达汗庭,一路来虽然辛苦却也不见得能让他如此劳累。一进蒙古包就跟狗一样瘫在了毡毯上。

    到了晚上,稍微恢复了一些精力的魏占党打起了精神来,他知道卡尔梅克人不可能拒绝帝国的援手,但能否顺利达成还要看自己的努力。

    整个晚宴上,卡尔梅克人的上层贵族用最高礼节接待了魏占党,众人的热情能把钢铁融成赤流。晚宴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阿木哈恭敬地把明永乐八年(1410)汉篆敕封玉印还给了魏占党。

    说起这封玉印那就不得不说一下土尔扈特部的来历了,它是属于厄鲁特蒙古的一分支。而厄鲁特蒙古就是中国古代对西部蒙古的称呼。元时称斡亦剌,又称卫拉特、卫喇特。明代称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8支流地区)。明初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永乐七年(1),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这一封汉篆敕封玉印就是当年其中之一。

    明末清初,瓦剌各部最后归并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其牧地,西北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以及哈萨克草原移动,西南向伊犁河流域推进,东南向青海迁徙。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成独立游牧部落。同时带走的就是这一套汉篆敕封玉印以及玉器。

    乾隆三十六年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东归,清廷对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的爱国正义行动十分重视。乾隆帝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和避暑山庄多次接见宴请渥巴锡等首领其部众也给以牛羊粮食衣裘庐帐。巴锡向满清政府敬献明永乐八年(1汉篆敕封玉印及玉器,自鸣钟时刻表、拉古尔木碗等物,以示归属诚意。

    这一次魏占党独自一人潜入卡尔梅克,其行动乃是梁明亲自过问的。

    因为人数不能多,也无法携带大量物品,为了取信卡尔梅克诸人,证明自己天朝特使的身份,用这块汉篆敕封玉印做信物是最好不过的了。

    果然老阿木哈看了第一眼之后,马上就确定了魏占党的身份,一番密谈之后才有了今日的局面。一切归位之后,魏占党知道,下面就是自己费工夫的时候了。整整的端坐在椅子上,微微一笑魏占党说道:“各位若有异议,尽可想问。魏某人但有所知,言无不尽。”

    当先发问的是和硕特台吉车尔贝丘缅涅夫,“尊敬的特使,阿木哈汗已经告知了我们天朝的威严,我们卡尔梅克人信任天朝,也为天朝能够想到流落的我们而感到荣幸。虽然知道大皇帝体恤他的子民,可我还是想知道回到国内,我们五万卡尔梅克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我们的牧场在什么地方?请原谅我的贪婪,但您是知道的,牧场就是我们蒙古人的生命!”

    魏占党表面上带着微笑,心里却暗自犯了嘀咕,“这些人流落蛮荒,话都带着些西夷的味道。”心里想的话,脸面上却是丝毫不见的,“尊敬的车尔贝丘缅涅夫台吉,对于卡尔梅克的安置圣上早有定义,一是阿尔泰山以北地区,鄂毕河流域南部;二是北海到叶尼塞河附近,那片地方尚有很大的空处;三就是在天山南北,此番征战有大批部族北迁,也留下了不少的牧场,足以安置贵部。”

    “另外,鉴于贵部有东归的可能,怜惜尔远道路险,圣上特意下令拨调牛5000头,马1匹,羊5000c只,骆驼3000峰,茶1,粮石,布20000匹,毡庐3000帐,钱500000元。另特调遣三个医护营,以及大批药材。现此批物质都已经聚集于拨夷海。”魏占党看着已经惊呆了的众人,笑道:“皇恩浩荡,圣上仁怀。诸位还有何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作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