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百三十六章 备战西北(2/2)
    三十年战争使得瑞典一跃成为欧洲强国,1654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

    、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地波罗的区。

    随后俄罗斯强势崛起,彼得大帝其间经过长达二十一年地大北方战争最终击败了瑞典,进而取代了瑞典在欧洲政坛的地位。由此可见,北欧三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彼此矛盾,你杀我打的一直就没消停过。以瑞典来说,现任国王的父亲古斯塔夫三世,励精图治数十年最终还是为了夺取昔日的辉煌,同沙俄连番大战,最终巩固了瑞典在欧洲二等强国的地位。

    因为父亲的死亡,瑞典现任国王古斯塔夫四世一直对法国大革命保佑敌视态度,即便在拿破仑强势崛起之后也不变其态度。而丹麦其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西元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可英国不愿放任其埋头发展而不管,不宣而战,于1801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损失惨重。

    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

    而此时的俄罗斯,因为前沙皇保罗一世的因由,并没有马上同拿破仑翻脸,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

    如此一来,丹麦同瑞典再度交恶,并继续保持着同俄罗斯结盟的密切关系。

    这样一来,俄罗斯就可以从东线抽调出相当一部分力量,又因俄土之间尚且平静,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黑海一线也可以抽调出一部分兵力。这样一来“独善其身”的俄罗斯面对中华帝国的挑战,由不得亚历山大不上心。

    想通了这一点梁明呵呵一笑,沙俄如今的“独善其身”显然很不稳固,在拿破仑的强势之下,任何欧洲强国都会投入所有的力量。而且俄罗斯同土耳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长久的和平。

    “看来应该给沙俄降降温。”梁明暗自咐道。塔河战役的胜利让他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比起哈萨克的战事,西伯利亚的局势更让他忧心。远东军团的兵力确实有点薄弱,全军战斗力只有一万五千人,加上五千余收编的布里亚特人和捡便宜的蒙古人也不到三万人。去掉安守后方的力量能用到前线的兵力只有两万出头,而且其中的布里亚特旅战斗力显然比不上整编十五师。

    当远东军团位于叶尼塞河附近时,虽然运输部队可以走北海直上,但路途还是很艰难的。

    可现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已经到手了,如果运输部队从新疆、哈萨克出发,那期间的成本消耗将要远远低于走北海一途。

    但这样一来,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也就是哈萨克北部一带的奥伦堡总督区就必须被扫清,以此才好打通北上的途径。而扫清了奥伦堡总督区之后,也能加快向西伯利亚的移民速度,新疆境内的汉人、回部、蒙古部落就可以放心的迁移到鄂毕河流域了。这样一来无会大大减轻移民对朝廷带来的压力。

    按原先的计划,从关内迁移来的汉人将分成两路,东路是从关东北上;而西路则要经过蒙古高原,由北海转而西北,经过中西伯利亚高原之后才能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而相比将汉人来说更能适应寒冷的蒙古人,他们想要大规模北迁,或是扩大自己部落的牧场,就只能依靠战功前来换取。这也是远东军团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蒙古附庸军的缘故。

    但现在如果能打通新疆的路线,扫清奥伦堡总督区,特别是奥伦堡总督区的东部,那么对中华帝国的益处将是无法言表的。

    若是有了可以直接通到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运输道路,那么对前线后勤的压力将会至少降低一半,中华帝国完全可以轻松的在鄂毕河一带维持一支三万人的部队。

    换句话说,中华帝国就可以完成对西伯利亚的鲸吞了,而不是原计划以鄂毕河为界。

    而且还可以直接从从新疆移民。新疆,特别是天山一带的回部对汉人很是排斥,同蒙古部落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土尔扈特部)。现在多了这么一块空白地段,自然能够较好的缓解一下牧场需求的压力。

    西北真的是要好好地打一场大仗了。打一场能换来百年安稳的大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