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一百二十九章覆灭西南水师(下)
    18gif

    轰轰轰……”,一连串的雷鸣声般的齐射响起,中响了大禺海战的第一炮。以破军星君号为首,九艘战舰如若一条游鱼,甩动尾鳍在海面上轻盈的改变了航向。破军星君号的齐射似乎是一个进攻的信号,调转行向后的左路舰队纷纷开火。此刻双方相距超过三里,是稍远了一些,所以中华舰队炮击的准头都不怎么样。

    按照过去的惯例,对付向西南水军这样的老旧船队(比如满清水师),中华海军舰队多数是依仗着自己大炮射程远、威力大,采用放风筝的战术一点点的让对方流干最后一点血。但今天情况有些特殊,白贯要试验一种新的战法,如果能够成功,那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西元16纪,欧洲出现了配置在舰船两舷的重型滑膛炮后,海战中,以数艘舰编为一组,排成纵向战斗队形,用舷炮轮流发射的方法实施攻击,称为舷炮战战术。而自从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葬身海底之后,火炮彻底取代了“人”成了海战中的主角。随着帆船吨位的增大、舷炮数量增多和威力提高,在17纪中叶的几次英荷海战中,促使舷炮战战术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战列线战术,成为18纪海战中的主要战术。运用战列线战术的程序:舰队各舰编成单纵队航行,先抢占上风位置,再接敌至火炮射程内,取与敌舰平行航向运动,各舰分别对指定地敌舰实施炮击,直至决出胜负或一方撤退为止。

    然而风帆战舰的舷炮射程较近,机动中受风向等方面地限制较多,有效射击线又与舰的前进方向成直角,并不便于集中火力逼敌进行决战。到如今,虽然战列线依旧是海战的主要潮流,但似乎也有少数海军将领想要推陈出新。就比如说,英国海军名将霍拉肖尔逊。

    霍拉肖尔逊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索埔镇。西元17711年1月,12岁的他作为一名海军军校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舰长地舰上当实习生,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

    霍拉肖纳尔逊勤奋好学,211岁时就成为了“欣琴布鲁克”号的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而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是十八年后地圣文森特角海战。

    圣文森特角海战,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15战舰同西班牙舰队的27战舰在大西洋圣文森特角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作为分队指挥官的纳尔逊违抗了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杰维斯海军的命令,脱离队形冲向西班牙舰队,拦住其去路。纳尔逊的行动对英国舰队取得圣文森特角海战地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荣获勋爵封号。四年后,也就是东方的元武十二年,其在波罗的海,于哥本哈根战役中击败丹麦海军。

    这人于海战当中多次违反上级命令,但所率舰队却是战果累累,成为英国海军的新锐早就进入了欧洲军情署的眼线。至于此人地详细资料和多次海战经过也都记述在案,传送到军情本部之后被印成为了一本本的小册子散发给了海军所有的将级以上军官,白贯对此人很是佩服。

    此次遭遇战,日本水军战力虽弱,可船只众多且战斗意志顽强,稍有不慎就很可能被咬上一口。就算是能够彻底清剿了西南水军,白贯也不像让自己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在先期地调整中,白贯很敏锐的发先对手船队先后断截,若是能够集中力量歼灭对方主力战船,那剩下地虾米板板就好收拾了。所以,白贯下了决心,打算玩一次大的,胜了什么都好说;若是败了,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也没什么大不了地,凭对面的那些小不点还拦不住一心突围的舰队主力。

    破军星君号开炮之后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同敌舰不断靠近,再是几轮炮轰之后,率先切进了日三桅战船“山城”号和“伊势”号之间。“破军星君”号用左舷炮轰击“山城”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对着“伊势”号发射右舷火炮,此后又驶近村上元华的旗舰“春日”号的右后段,再次发起攻击。

    对于排水量高达地破军星君号而言。最多不过是四百吨位地三桅战船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左右双舷地齐射只要能落足一次。都完全可以一次性解决一艘三桅战船。即便是撞过去。也能轻轻松松地那对手送入海底。

    紧跟破军星君号其后地是角木蛟号、亢金龙号、天机星号、天闲星号四艘主力战舰。角木蛟号、亢金龙号是同一型号地三级战列舰。排水量为1800:左右。载大小各炮74门。天机星号、天闲星号。四级战舰。排水量1200:。装备有各种型号地大炮门。用这种巨

    付西南水军地这些蚂蚱船。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