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中州学府。
修正过无数次纸盘和电磁铁笔头间的连接,始终无法做到纸带的正常运转。
姚雷二人又不得不花费了时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电动机,让电动机匀速拉动纸带。
这一次二人再次准备好了一切,当接通收报装置上电动机的电源之后,“莎莎”的声音响起,纸带缓缓抽动着,铅笔下画出一条笔直的墨线。雷群峰神色平静,他轻轻的敲击发报装置按钮发出的滴滴答答声,铅笔在电磁铁的带动下开始上下震动,纸带上笔直地墨线也变得不规则起来,看上去有些像地图上表示的城墙图例。一旁的姚华晨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数以百次地失败没有击碎他们的信心,却把他们的一腔热血变成了铁石心肠,三年来两人受到的打击实在是太多了。可这一次,他感觉得出,他们距离成功似乎只有一点点了。雷群峰也察觉到了这一点,用颤抖的手继续敲动着发报按钮,纸带上的痕迹越来越长。
半天后,一阵嚎叫响起。“哈哈,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姚华晨耐不住内心地激动高声的大喊,一把拽起依旧发愣的雷群峰,两个平日里风度翩翩地学者像是两个小孩一般拥抱在一起,蹦蹦跳跳,泪水已经洗净了他们的面孔。这是他一个能够产生巨大价值的实用电器,纸带上不规则的线条仿佛是一个时代地希望。
能成功的接收到有规律线条的纸带,表示电报机的设备制作已经成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电报编码的编制。
汉字编码对于姚雷二人来说没有多大技术难题,随随便便就可以提出四五种办法。起初二人想用当今皇上发明地汉语拼音来组织,考虑到拼音只有26个字母,虽然很容易编码,但缺点是汉字同音字太多,容易混淆意思;于是他们二人准备找出常用的几千个汉字来进行编码,几千个字也就可以四位数字表示。
二人制造地电报机接收到的线条信号主要是根据线地长短来辨别,最原始的那条直线代表空信号,发报按键按下去地时候,嵌在铁块上的铅笔在电磁铁的吸引下向下偏移,从而使铅笔画出的直线也向下移动,按键松开后,铅笔复位,直线也回到原来的位置。
那信号就是按键按下去时间的长短,按下时间长,那偏移的铅笔划出的线条就长,按下时间短,偏移的铅笔划出的线条就短,长线条代表1,短线条代表。
把四次按键作为一组,即1、11、1c111、c1111、c0111、1、11c0、11c11、1111111,分别代表9十个数字,四个数字再组成一组,就可以代表一个汉字。
挑选常用汉字编制电报码表这么枯燥的事情姚雷二人当然不愿意自己亲手去做,他们的学生随便拉来几个就成了。他们接着要做的是,保证电报机的实用性。
十天之后。姚雷二人的研究室。
“1c111、11……2145、3688……”中州令康新华根据编写出的笔画识别方法对照着纸带把图案慢慢翻译成数字,然后再组合成编码,那种新奇而又兴奋的表情不言于表。
其实以前他看到姚雷二人做的电磁铁带动炭笔自己能上下运动的时候就已经惊讶的不行,这次当他看到那个会自动卷动纸带的电动机就更是赞叹不已。作为中华政权的故都,中州在中华帝国行政体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其主政官中州令的品阶仅逊于北京顺天府(正三品)一等,为从三品官衔。
“此物当真是……,”康新华一时半会儿的竟是找不到适合形容此物的词语来,心中的激动只是不提。“此物可否从广州能连到京师吗?要用多长时间?”
“按照这原理来说,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是这根电线能到达的地方就是电报能传送到的地方。而康大人也知道,此物缘由是电,当然也是快如闪电,从广州发报到京师的也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姚华晨很详尽的给康新华做了解释,他二人的发明时间长达三年,当年申请的五千银元早在两年前就所剩无几了,二人薪水不低,可家底也厚不到那去,撑了不到一年就家徒四壁了,若不是康新华中途注资,那有他二人的今日。稍微犹豫一下,姚华晨再次说道:“康大人,这个东西传电的线缆都是要铜料,朝廷若不下大决心很难做到遍布全国。”
ps:电报这玩意,想了好久还是能出来的好。小卒对这方面一点都不懂,这一章借鉴了书签大大的《资本中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