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二十四章 移民
    河南现在的麻烦事不少,去年黄河决口二十多个州县受灾,数十。虽然各地开启了官仓可还是有大批大批的百姓成为流民,成群结队的涌入开封、洛阳等大城。

    进入寒冬时节,各地流民多数返回家乡,滞留地方的也是无关大碍。何裕城1726——179o知道,即便是回到了故乡,数十万百姓依旧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可他却是束手无策,一是河南各地官仓存粮将尽,二是朝廷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能力极致了。

    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如此,地方每招天灾,当朝便是拨下钱粮免去来年税赋,地方放粮赈灾,渡过这个关口就是大吉,至于地方民生恢复,那就要靠时间去弥补了。

    但与外省不同,河南人多地狭,土地兼并严重,寻常年月尚有不少百姓沦为流民,何况是今年。

    而更令何裕城等河南官员担心的是河南乃白莲教长久经营之地,混元教白莲教支派领刘松安徽人。一说河南鹿邑人,曾长期在河南传教,组织群众。此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被捕,充军甘肃隆德今属宁夏。其弟子刘之协和之协弟子宋子清等继续传教,宣传反清复明。是以,河南一直是清廷的瘙痒之地。

    早在九十月间,就有地方官员通报何裕城说现流民之中隐有传教之人,从那时起何裕城的心就一直揪个不停,直到十一月份的下旬在归德府商丘抓到了两个白莲教徒,这就更让何裕城等人揪心不已。

    天见可怜,在年关的时候乾隆下了道圣旨,这让何裕城等人轻松了不少。只要能饿不死,那些个流民到哪里都是愿意去的。

    到过了年关,何裕城就收到了一封信,是和珅寄来的。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河南地方官府放宽点尺码。何裕城很“开明”,对随行前来的查仁知下了个保证,“可随意取之”。

    有了河南最高大员的保证那接下来就是一帆风顺了,况且查仁知也不是不识时务的人,招募开始前各方各面十几万两银票已经送上了。

    北方处如同一只八脚大蜘蛛,张开了一张大网将水灾最重的新安、孟津、偃师、汜水、荥阳、登封等地全都罩了进去,从一月初开始各地的招募点就正式开张大吉了。

    鲜红的大字报贴满了大街小巷,用最浅显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最动人的前景,当然更动人的是那白花花的银子。

    “16——3o周岁的男子,身无隐疾、残废者,愿从招募者每人三两安家银子,至澳大利亚后按劳领银钱;

    年过三十者,孤身男子不取;

    拖家带口者,需有16——4o周岁男子一人,方可应招,每户安家费五两”

    这三条规定中前两条很正常,可最后一条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此次招募毕竟是要壮劳力的,拖家带口的明显不和标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