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十九章 海战(二)
    中华号是梁明为了对抗欧洲战舰才建造的,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船队水兵的素质是绝对比不上欧洲海军的,想要在对抗中不落下风甚至胜上一筹,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己方火炮的威力。火炮威力的大小在三个方面,一是炮弹的威力;二是射程;这两方面取决于炮管的承受力,只要能装上足够多的火药而不炸膛就成。第三个方面同样重要,在双方前两个方面不相上下的时候它就成了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关键——射。

    于是中华号上的载跑就同其余的载炮有了最大的不同,它是后装滑膛炮。梁明以子母炮为依据设计出了这种后装滑膛炮。

    前口小,后膛粗大是这种火炮的特点,单独的炮弹射管!为每门火炮配三个射管,一个装火药和弹丸,另一个已经装好的,再有一个正在射。射完了,就把它换过来。这样连续不断,不但可以加炮弹的射度,还勉强算是实现了后膛射炮弹。

    这从根本上说不是什么后膛炮,仅仅是单独装药射的前装火炮而已。从原理上讲,其实就是一个子母炮。唯一的区别就是,子母炮的子炮,一般都是以炮管尾部的竖截面为结合点,竖截面是把子炮装进母炮炮管的,不会把把母炮炮管损坏,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火炮的生命周期。而这个火炮就是在结合点设置了一个生铁铆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密封性的影响,保证了有效射程。转载自我看

    对于火炮的铸造,梁明原本是想采用景山炮场的法子,内部用铜外部裹以生铁,利用他们不同的张力,加大火炮内壁的膛压,增加射程,同时也是减轻重量。但时间不允许了,为了赶时间只能简单的用青铜铸就了。

    一刻钟十五的平均记录,这就是中华号最大的保护层,每分钟一次射,这在当今的世界里怎么说也是屈一指的。

    “敌进六里。”瞭望手的呼喊惊醒了梁明,“六里”,微眯的眼睛中射出一缕精光,“试射。”

    “试射……”随着梁明的轻语洪亮的喊声再次响起,舰台上的旗手也上下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所谓的“试射”就是一支编队中相隔开的几艘战船按照瞭望手的报数进行炮击,主要是为了测量一下双方的距离是否准确。梁明的船队可没有测视仪,瞭望手的报数只不过是依照经验的“目测”。

    “轰……轰……”

    站在船的梁明感到脚下的甲板微微一震,嘴角不由得挂起了微笑,这就是大吨位战船的好处。除了众人皆知的载炮数多外,另一个益处就是甲板的振动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