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一章 可谓“匪乱”(2/2)

    九月初二日,王伦统率起义军挥戈北上,乘胜攻打阳谷县城。阳谷乃清水教长久经营之地,县中不少的衙役、书吏都是清水教的教徒,所以打的很容易。起义军入城后,先取县署,斩杀知县全家,随即劫狱。

    阳谷不愧是出过武二郎的地方,典史万光祀、把总杨兆立死守狱门,虽皆被斩杀,但大势之下不为生死所动可称得上“好汉”二字。时县丞刘希焘分驻阿城,相去县城4o里,闻报立刻来援,也被杨垒帅义军全歼于城外。

    王伦遂率义军“横刀跃马入阳谷”,搜缴了库银,壮大了力量。当日,署寿张营游击赶福协同兖州镇总兵惟一带兵从寿张追来。

    这个惟一“素以勇略自夸”,藐视清水教义军不过乌合之众,不做准备仓猝而来。王伦用梵伟之谋令义军开南门迎敌,用诱敌惟一深入,又以优势兵力将清军挫败于南门内,斩杀赶福。清兵残军在惟一带领下,狼狈逃往张秋。

    占领阳谷后,起义军一面进行休整,一面又将矛头指向了东昌府城(治今聊城市)。九月初三日夜,即有小股义军在东昌城外骚扰。东昌城内一片混乱,知府慌忙下令“固守”,令义军见“城中防守严密,当夜即已散去”。此后,义军仍“不时来扰”东昌。

    初四日,义军大队人马在阳谷停留一日后,继续北上,抵达东昌城附近,并派队“复扰东昌”,而且用火炮轰击城池。迫使泰安府清军重兵“固守”东昌,如此一来正中梵伟之计,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清军兵力,有利于义军向其他地区的展。

    王伦等帅主力,遂决定避实击虚,先取堂邑县城。一路上,沿途民众焚香跪接,欢迎义军的到来。如初四日,王伦率部抵达堂邑城南三里庄,本县教徒陈庄人陈绪等约集百余教徒响应,队伍因此更加壮大。

    时堂邑县署理知县陈枚已交印,听闻有变,慷慨守城。与同胞弟壬中科武举陈元梁、把总杨兆相、训导吴瑮,分守四门。因城中仅汛兵18名,加上堂邑县又是清水教起义军基础雄厚的地区之一,且县中书役皆清水教教徒,当日傍晚义军突至城下炮击南门,驱马直入先在南门外斩把总杨兆相于阵,又转赴北门抓住了代理知县陈枚及其弟陈元梁。因陈枚不肯降,被义军打一百棍,脔而杀之,分守西门的吴瑮等三人,亦先后被义军俘获并处死。破城后,王伦再次劫库放囚,搜缴军器。因军纪严明所以深受民众拥护,义军实力大增。

    面对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义军内部就军事策略出现了分歧。国师梵伟智谋确实不错,认为不宜继续北上而应适时南下,劝王伦直趋济宁,焚烧粮艘,到那时淮南漫口,流民载道,由济(宁)而南,散粟纠聚,可得数十万人”。可惜王伦并未采取这一正确的建议,而是一意北上攻取临清、东昌等大城。结果,致使清军得有喘息之机,逐步调集优势兵力向起义军进行反扑。

    就在鲁西的义军声势正旺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梁明却是一片风吹云散的安静。鲁东清军兵力薄弱,不堪一击,但席卷了整个登州的梁明却正真的认识到了清廷的实力,不是在军事上而是那些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