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章 买卖
    ps:求票啦!!!!现在的一票很重要,各位觉得不错的朋友还请留下一票来,谢谢了!

    今个三更,这是第一更。

    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所谓:“琅琊之名,天台之胜”,指的就是日照。而且《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个好地方,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而且风景怡人。

    乾隆三十九年,初夏。王经隆、颜六等一行人带着辛苦筹集来的三万两银子,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事前说好的接头地点——日照石臼咀。

    此次和王、颜二人一同来的除了八个清水教门徒外还有梵伟,作为清水教的二号人物同时也是王伦的军师,在大事上的布局一直都是出自他之手,这次如此重要的举动怎会少了他。

    “大师,前面就是石臼咀了。”王经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指着前面隐隐可见的一个小镇说道:“那里有家“兴光杂货”的铺子,就是和大秋岛接头的地方。掌柜的是个老头,姓李,他儿子是岛上的头领,是那大当家的心腹之人。”

    梵伟“哦”了一声,“如此说来这还是一个不能得罪的主了”,收回远望的目光,梵伟回头向跟随后面的八名教徒吩咐道:“到了地方谁也不准枉自狂为,给我老老实实的,听清了吗?”

    回应的自然是一片应和:“是……”。

    “哈哈,这不是王前的喜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赶都赶不走。原来是贵客上门了。”李和到底是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做事极为老道:“快请进,快请进。”话说间,铺子里的三个帮徒已经迎上去接过了王经隆、颜六和梵伟的担子,引着看着就是随从的八名清水教徒到了后院。

    这李和就是李狗儿的老爹,今年五十有三,这在清朝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当年事后没多久,梁明就使人将李狗儿他们七人的家眷接到了岛上,虽然起因是因为梁明可还是让他们感激不尽。待到“家业”达了,梁明思虑着在几个常去的地方按个点,想来想去最适合的就是李和这几个老人了。

    他们这几个人根本不存在叛变问题,极为可靠。所以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夏天时,李和就带着老伴到了石臼咀开了一家杂货铺,帮手的就是岛上挑选出来的“忠诚”之士。同时在蓬莱等地这样的小店也开了四五家。

    李和带着梵伟三人到了客厅,四人闲唠了几句,就转到了正点子上。这点李和不含糊,早在王颜二人离岛时梁明就给他特意嘱咐过,李狗儿也借着看望他老两口的机会给他说道过。“几位放心,老汉这就传去消息,多则三日,少则两日就会有船来的。”李和对这件事真的是热心急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梁明的大计,也牵连到了李狗儿。

    自从王权、何亚东、张建科上岛后李狗儿的地位持续下降,至少明面上看是在一直向下走。虽然李狗儿知道只要自己在梁明心中的位子不动摇,他在岛上的身份永远就不会降,但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永远是挂在嘴边的。所以,这两年李狗儿心中的火一直憋着,现在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了,他爷俩又怎会不用心。

    李狗儿自从上岛之后一直在主管“弹药”储存,可这个职位的重要与否一直都是受人评议的,特别是何亚东上岛后,权利再次萎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