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际觉知:观念的融合与误解(13)
是啊,我自有我在。这是怎样的信念和自尊,又是怎样地超脱与平和。这样一句话,若不是观照了自己,一个背负冤屈的流放者,怕难有如此的自信和淡定。
实际上,我们平常所说的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无不生成在一个人待人待己的观照中。因为观照,他接受自己的平凡;因为观照,他接受自己的无能;因为观照,他接受自己的多余;因为观照,他接受自己的无用。而在本质上,我们其实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也都有无能、多余、无用的时候。只不过,不管为掩饰自卑,还是为显得重要,我们常常违背自己的真实,把自己架空在一种虚饰的繁华中,为众人的喝彩不惜牺牲本真,为表面的富丽不惜丢掉淳朴。这样的一种不真在你顺利时倒不失为一份精彩;然一旦繁华褪色,虚荣落幕,曾经的名人,往往很难承受陡然的虚空,以往的精英,也很难忍受孤独的寂寞。
善于观照的人,看似置身事外,正因为他对“事内”的走向明晰在心,对人事的变化不存侥幸,一旦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他便很容易对自己的选择一目了然,包括选择的过程和结果他都会全盘接受。而当他把接受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仅是生存技巧时,他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没有无奈,只有欣然;没有委屈,只有感激;没有嗔恨,只有庆幸。他庆幸在这仅有的降世做了他自己,他感激整体给他力量和直觉,让他做了今生无悔的选择。
实际上,观照就是一种接受,只有当一个人对他人的接受达到观照时,他对他人才有可能全然地接受,且不管那人待他是好还是坏,也不管那人是否有真诚,他人的态度对他并不重要。他对他人没有要求,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对自己。他要求自己待人真诚,他要求自己对人接受,即使他人不接受他的真诚他也无所谓,他知道他种下了真诚的种子,他知道他奉献了心里的真诚,那就够了,至于他人的看法和他人的态度,他相信那是整体的事,整体会对那人有所告诫,有所嘱咐;他还相信,整体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和准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