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臣服觉知:接受对生命的敬意(11)
想想,仅一棵50年的树,就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再想想,如果把我们身处其中的自然加起来计算,有谁能计算出人类从自然中得到过多少好处吗?有人能算吗?你敢算吗?就是你算得清,你又怎能偿还,你还得起吗?你要用多少代人的劳动才能偿还自然的付出,你有想过吗?只要你这样想一次,你怎敢再去偷猎自然、绞杀自然、破坏自然?你难道一点都不明白,只要你那样做一次,你就是在偷猎你的后代,绞杀你的后代,破坏你的后代吗?那样的事,你怎敢再去做?你那样做,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先人,对得起整体给你的降世吗?
是的,地球不是我们肆意挥霍的资源,地球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财富。就像是人类的起源,没有自然的奉献,不可能有人类的存活一样,不管今人多智慧、多能干,没有了自然,也不会有后人的发展与幸福。对这一浅显的道理,我们一定要铭刻在心。不但铭刻在心,还要把它当成目标。为达到目标,从现在起把爱护自然的理念落实于行动。
就是这样,对自然,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没别的路可走。除了尊重就是爱护,除了爱护就是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科学家有关自然灾害多来自于地球变迁的结论,我们聆听且接受,不做争辩,那是科学家的事。但作为一个地球人,且自然界中的一员,非子情愿相信,每一次自然灾害,不是自然的谴责,就是自然的惩处。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分子,就像家庭成员的相互依存一样,我们与自然也只有相互依存,才能相辅相成。
实际上,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分子,这种整体文化观在中国已经盛行了几千年。它的基础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原理,也叫天人感应。它揭示了一种十分圆满的万物运行法则:天代表万物,人是天的一部分,人和万物是一个整体,离开了这个整体,人就没有了祥和与太平。也因此古人认为,芸芸众生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万物,反过来,自然万物的变化也无不反映了人心的好坏与善恶。
中国的古代先贤教育子孙后代,特别在自然界发生灾变的时候,要注意警惕和反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