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成了这样?(3)
是我的童年不快乐吗?是我受到了什么创伤至今无法愈合吗?还是我被彻底地宠坏了,然后无法接受我不能拥有一切这个事实吗?
老实说,对所有的问题,我都可以快速地回答“是”。但这并不能改变我的现状。探究过去并不能把我帐户数字前的负号魔术般地去掉。只有自我控制才能做到。
我可以彻底破罐子破摔,然后欠债越来越多,却仍然没有一个答案;我也可以勇敢地面对事实,承认沉重的债务正在毁掉自己的生活——以及我身边最亲爱的人的生活。
“毁掉”这个词似乎用得有些重了,其实不然。我已经数不清楚自己谢绝了多少次晚餐、派对、戏剧演出和旅行的邀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负担不起。我还在忙于还债,免得自己被列入黑名单。我过去一直忙于花钱去买我觉得自己应该过的生活,以至于我根本负担不起现在拥有的生活。
如果这只是影响到了我,那我还不至于那么难过。然而这也在限制着凯文的选择。如果我负担不起什么东西,这意味着我们要不就放弃它,要不就是让他把我那份也付了。考虑到我们两个人挣的钱差不多,这实在很不公平。
我绝望地寻找着答案。最近我在读朱迪思·莱文的《不买东西》。但这本书只是让我了解了一个跟我无关的世界。
朱迪思没有债务(她甚至还有存款!)。而且事实上我并不把她归类为定期购物者。对她来说从来没有这样进退两难的经历:因为挑不好鞋子的颜色而苦恼不已,最后因为选择实在太痛苦,只好把两三双鞋子都买回家。
她探讨了那些彻底缩减购物量的人的生活。那些人因为不购物,几乎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我不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每天抠着一点点肥皂循环利用。我只想还清债务,并学习一点自我控制的技巧。像我这样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三十几岁的英国女性平均欠债超过了八千二百英镑。布里奇特·琼斯就濒临破产的边缘!
我们的国家充满了负债者(英国的个人债务已经达到一万亿英镑的新高)。我们与我们的信用卡朋友一起疯狂,最大限度地抵押自己,从不曾想有一天一切都要偿还。但对我来说,是时候偿还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