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勤奋与自我牺牲: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有成功的可能(2)
第2章 勤奋与自我牺牲: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有成功的可能(2)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这个航空领域的霸主曾在1990年给盖茨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波音公司拍摄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一个天色晦暗的日子,波音公司的员工成群结队、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厂房上高悬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厂房待售”;扩音器里一个沉重的声音宣告:“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波音公司之所以会拍摄这部电视新闻片,是想告诫所有员工:如果他们不勤奋、不充满地工作,那么他们的结局就会如此惨不忍睹。正是由于一直充满这种强烈的危机感,波音公司才在屡遭变故的情况下屹立不倒,始终保持了自己行业霸主的地位。
盖茨由波音公司想到了微软,他曾反复思考波音公司前总裁菲尔·康迪特的一句话:“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确保10年后还能在电话簿上查到本公司。”这句话,不仅对波音公司是种警示,而且对微软来说同样是种警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没有人能保证下一个赢的人始终是自己。因此,盖茨总是希望员工能像自己一样勤奋、充满地工作,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不计得失的“工作狂”。或许这样做并不能永远保证他们立于不败之地,但至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失败来临之前抵达人生辉煌的顶点。
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报纸和街头巷尾都充斥着盖茨勤奋工作的报道和传闻。《今日美国》描述盖茨是一个“连开宴会时都处于竞争状态”的人,他是一个“果断、斗志坚强、冷酷无情的生意精”;《公司》杂志形容盖茨是一个“精力充沛、奋斗不息”的人;《财星》杂志说“盖茨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因此在谈话时,几乎是不停地摇动”;一位朋友叙述盖茨是一个“任何时候都走在刀口上的人”,另一位朋友则说他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他会用自己的意志力打败敌人,就像工业巨子洛克菲勒、卡内基和梅隆一样”。当然,最有意思的说法来自他的竞争对手。一位竞争对手在1991年告诉媒体:“我们乐于见到盖茨结婚,并且多生几个孩子,这样他会变得柔软一些。”另一位竞争对手则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盖茨是一个妄想狂,他做每件事总想赢。”甚至还有竞争对手说,联邦贸易委员会之所以近期就微软垄断软件产业的态势进行调查,就是由于盖茨个人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