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六章 呵护湘军集团安全(1)(2/2)
    次青于我情谊之厚,始终不渝。岳州之败,星驰来赴。靖港之挫,从人皆散,次青追随贱躯,不离左右,出则呜咽鸣愤,入则强颜相慰。浔郡之败,次青耻之。恨贴身尚无劲旅,亟欲招勇,自行训练,以护卫国藩之身。斯斯二者,皆国藩所镂骨铭心者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李元度感情的深刻。这种深刻的感情,来自他们长期共患难的战斗情谊。靖港之败后,曾国藩跳水自杀,是李元度安排跟随保护的章寿麟将其救起,并且坚持上奏朝廷,获得了单衔专奏的权力。岳州、靖港、湖口三次失败后,很多人抛弃曾国藩而去,只有李元度不离不弃,而且不断做他的工作,使他从气馁、挫折、悲观、失望的阴影中走出来。后来又招募一支平江勇,听从他的调遣。1856年,曾国藩能够调度的军队就只有李元度的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关系深厚的好友、同乡、战友,当他的行为有可能分裂湘军的时候,曾国藩手下也是毫不留情。

    咸丰八年(1858)二月,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请李元度带兵入浙,这是湘系势力渗透入浙的开始。曾国藩复出后,保荐李元度升按察使,获巴图鲁勇号。咸丰十年(1860)四月,清政府命令李元度赴浙交巡抚王有龄差遣委用。王有龄企图分化湘军,想拉拢李元度,推荐他担任浙江温处道道员。李元度以所部平江勇三千交浙江提督饶廷选统率,自己回湖南另行招募平江勇。但李元度没有识破王的阴谋。五月,曾国藩上奏朝廷,要求朝廷同意李元度回家招募3000人,驻扎在广信、玉山、衢州一带。七月十二,曾国藩保荐李元度任皖南道。这应该是维护湘军团结有力的一着棋,可以迅速将李从王处拉回来。李元度来皖后,曾国藩安排他去守徽州,临行前,曾国藩赠他五戒:

    是日次青赴徽州,余与之约法五章:曰戒浮,谓不用文人之好大言者;曰戒过谦,谓次青好为逾恒之谦,启宠纳侮也;曰戒滥,谓银钱、保举宜有限制也;曰戒反复,谓次青好朝令夕改也;曰戒私,谓用人当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也。

    从这五戒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李元度寄予了厚望,也希望他能够改变过去错误的做法。然而,李元度到徽州后,不守城池,不维修城池,不到一昼夜,徽州尽失,下落不明,既不回大营,也没有给曾国藩任何消息。曾国藩十分气愤,上疏弹劾李元度,李元度因此被革职。这次参劾李元度,揣摩曾国藩的心思,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恨其受王有龄等拉拢;二是恨其不成才,有挥泪斩马谡之意;三是军纪不容,任何一个打败仗的军队的首领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这给了王有龄可趁之机,王再一次拉拢他。咸丰十一年一月,王有龄上奏请调李元度援浙,“诏如所请。”对于李元度的失败,清廷是怀着包容的心态的,在二月的上谕中要求“曾国藩饬令前赴浙江,交瑞昌、王有龄差遣委用”,不久官文等具奏,又赏还着赏加布政使衔;接着清廷又下旨“李元度着赏加布政使衔,其徽州失守之案,应否免其查办,仍着曾国藩酌核具奏等因。”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元度其实已经成为一颗分裂湘军的棋子。李元度“自徽州获咎以后,不候讯结,而擅自回籍;不候批禀,而径自赴浙”,胆子这么大,恐怕也不是没有法制观念的原因,而是心中有所依恃。这一依恃,就是朝廷对他的态度,何桂清、王有龄对他的支持,这也是曾国藩必须继续参劾他的根本原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