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章 高远浩大的胸襟术(1)
    第八章高远浩大的胸襟术(1)

    领导者的胸襟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曾国藩的成功大半得益于胸襟的广阔。他常常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胸次,就是胸怀,是胸襟,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什么想不开的,那一定是他学习、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没有学到家,没有深刻体会,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耿耿于怀。

    领导者掌管某一些人,负责某些方面的事业,如果心胸狭窄,就不能容纳别人,也不能克服自己内心的私心杂念;如果没有大局意识,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只想着自己,想着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自己的小圈子;如果没有理想,就会站得不高,看的不远,不能给追随者以愿景,不能让追随者看到希望。所以,曾国藩特别注重胸怀宽广,强调领导者要有君子胸怀。他认为:“君子……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屣;尧舜之业,视若浮云。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领导者心胸宽广,装得下整个天下,也放得下整个天下。曾国藩攻下金陵后就想到退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内圣外王之志

    曾国藩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领导者。他的志向,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翰林院的头几年,曾国藩一心赴在诗词与理学上,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好的词臣。所谓词臣,就是以诗词歌赋著称的臣子。这样的臣子,在中国古代不少。他们用诗词来表达人生的理想,揭露与批判社会丑恶,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像杜甫所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所以在翰林院的前几年,曾国藩非常重视诗词的研究与写作,很快即以诗文成名。同时,一心钻研理学,拜著名理学家唐鉴先生为师,与满族理学家倭仁亦师亦友,理学造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一时期,他的理想、志向体现在他所写的一些诗歌当中以及家书里。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三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挟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刬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这是《岁暮杂感十首》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一位青年英雄气干云霄的志向。他豪气冲天,入海屠鲸;他志吞云梦,铲除君山。另一首诗《感春六首》,同样表现了一种伟大、豪迈、壮丽的志向。

    太华山顶一虬松,万龄千代无人踪。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