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绵厚的思想控制术(5)
皖南到处食人,人肉始卖三十文一斤,近闻增至百二十文一斤,句容、二溧八十文一斤。荒乱如此,今年若再凶歉,苍生将无噍类矣!
一次,陈舫仙告诉他,香口一带,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家家都有饿殍僵尸,有的舌头吐出数寸,有的口含草根,上百里内,没有太平军,也没有百姓,一片荒凉的景象,到处有陈尸臭秽气息。对这种现象,曾国藩发出了“盖大乱之世,凋丧如此,真耳不忍闻也”的叹息。认为“乱世而当大任,岂非人生之至不幸哉!”他对自己兄弟选择了带兵打仗这一职业感到悔恨,但是有没有办法脱离,因此要求自己与国荃从爱民角度多做些好事。他说:
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自不慎,惟于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端痛下工夫,庶几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
爱护百姓,就要切切实实为民干实事,切切实实为民谋福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由于战争、水旱灾害等因素,当时银价高涨,铜钱贬值,一石粮有的地方竟然征钱四千二百,甚至六千五百。百姓负担沉重,对此曾国藩也心急,但是没有切实的解决办法。他的态度和出发点是:“能令小民少完一分,有一分之益;贱完一年,有一年之益”。所以他尽力在减免百姓钱粮上做些好事,以减轻百姓负担。1861年,太平军进入江西南部几个州县。当时正值农忙季节,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亡外地,土地抛耕。紧接着九江、南康等地发生严重水涝灾害,“田庐悉为泽国,人民荡析离居”,给脆弱的农村经济加上了一层严霜。第二年,曾国藩专门组织力量清查受害地区情况,按照极重、次重、较轻、遭受水灾四个层次,请求朝廷分别减免钱粮。这次请求使30个州县地方受到不同程度钱粮减免。1869年、1870年曾国藩连续上奏朝廷,请求减免新安、河间、任县、冀州、南宫、新河、隆平、宁晋、文安、永清、东安、武清、天津等州县,积涝大洼地亩应征粮赋。摊捐是清朝的一大弊病。所谓摊捐,就是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收入没有着落,全部按照人丁数量平均摊派给地方百姓。江西从道光以来的摊捐款就高达215万两,这些钱全部要由百姓偿还。在曾国藩的请求下,朝廷全部减免这笔烂账。曾国藩重视战后生产恢复,组织耕牛、种子帮助农民尽快开展农业为生产;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农民、退伍兵勇耕种荒芜无人耕种的田土;开设粥厂,发放钱粮救济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采取减免盐税等优惠政策扶植遭到严重破坏的盐场恢复正常生产;对被胁迫参加太平军以及投降的太平军士兵,发给遣散费,让他们回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