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树立公众形象术(2)
    第六章树立公众形象术(2)

    曾国藩的县学、府学考试也不是十分突出的。他曾经七次参加秀才考试,两次参加举人考试,三次参加会试。乡试中举也是第36名。过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不像现在动辄上千万人,那个时候参加考试的人不是很多的。中等偏上的智力能够考中举人、进士,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反省学业上的不是,并且不断改进、提高自己。

    二十一岁曾国藩改了一个新号叫“涤生”。对于这个新号,他是这么解释的: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可以想象,这位并不算年轻的学子,一直在几个私塾辗转学习,没有机会进入县学。他心中所郁积的烦恼也一定是不少的;但是又不好发作,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的途径。世俗是怎么看的?老师是怎么看的?同班同学们又是怎么看的?想必一定有很多冷漠的眼光,像利箭一样射中曾国藩的心,加上传说中老师尖刻的讽刺、蔑视的挖苦,使得曾国藩痛下决心反省自己,要求摒弃旧我,获得新生。经过这次反省,过去的一切就像昨天一样死去,今后的一切,就像今天开始新生。这之后,曾国藩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二十三岁顺利考入县学,成了一名秀才。在岳麓书院,曾国藩表现出众,“能诗文,名噪甚,试辄第一”,同年乡试,列第三十六名,考中举人;又过三年,在连续两次会试失利后,终于在第三次的考试中鲤鱼跳龙门,进士及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