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社会环境成卓越(2)(2/2)
    三是银贵谷贱。当时苏、松、常、镇、太等地,是全国产粮最好的地区,亩产米自一石五六斗至二石不等;除去佃户平分之数与抗欠之数,业主所收不过八斗。八斗除去额征之粮、漕斛、帮费计六斗,业主只获二斗。缴纳国家税收“收本色者少,收折色者多”。本色就是缴粮食,折色就是折成银两上缴。东南地方一般是3000钱买一石米。以前是一两银子换1000钱,一石米可以换3两银子;到了咸丰初年,一两银子换2000钱。银价涨一倍,钱价跌一倍。农民上缴折色,增加了一倍的收入。缴不起,就拖欠。所以到“道光十五年以前,江苏尚办全漕,自十六年至今,岁岁报歉,年年蠲缓,岂昔皆良而今皆刁!盖银价太昂。”缴不起,就预征,今年收明年,叫做“截串”之法。这个办法的实施,加剧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收到了孙子、玄孙一辈,官民矛盾更加加剧,引发了各地农民起义闹事。

    四是天灾。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南方的水灾、北伐的旱灾、黄河的泛滥,几乎年年有。因灾害减免钱粮是清朝的一项重要政策,据统计在康熙执政的六十年里,康熙免除的全国钱粮累计达到9000万两。1841-1843年黄河三次大的泛滥,1846-1850年长江、黄河流域1100个州县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灾害。鸦片战争至1850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期间灾害连连,饥民、游民遍地。

    的政治环境

    是根植于中国广袤土地的一个毒瘤。其特点具有周期性、间歇性,此起彼伏、始好终坏、时好时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跳出这个怪圈。常常是新的王朝的缔造者用唯一的武器——战争为旧王朝的统治者送葬;一双血手刚刚洗净,就将利爪伸向广大国民,替自己修筑坟墓了。不要多长时间,大面积的风卷残云,遍地开花,政坛肮脏黑暗,军队糜烂不堪,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必然催生新力量。每当王朝达到高峰的时候,就会有一股新的力量诞生,逐渐壮大,直至最后取而代之。两汉如此、两晋如此、隋唐如此、宋元如此,明清更是如此。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