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家庭文化育英才(4)
吾宗自元明居衡阳之庙山,久无祠宇。吾谋之宗族诸老,建立祠堂,岁以十月致祭。自国初迁居湘乡,至吾曾祖元吉公,基业始宏。吾又谋之宗族,别立祀典,岁以三月致祭。世人礼神徼福,求诸幽遐。吾以为神之陟降,莫亲于祖考,故独隆于生我一本之祀,而他祀姑阙焉。后世虽贫,礼不可堕;子孙虽愚,家祭不可简也。
吾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既令子孙出就名师,又好宾接文士,候望音尘,常愿通才宿儒,接迹吾门,此心乃快。其次老成端士敬礼不怠,其下泛应群伦。至于巫医、僧徒、堪舆、星命之流,吾屏斥之唯恐不远。旧姻穷乏,遇之唯恐不隆。识者观一门宾客之雅正疏数而卜家之兴败,理无爽者。
乡党戚好,吉则贺,丧则吊,有疾则问,人道之常也,吾必践焉,必躬焉。财不足以及物,吾以力助焉。邻里讼争,吾尝居间以解两家之纷。其尤无状者,厉词诘责,势若霆摧而理如的破,悍夫往往神沮。或具尊酒通殷勤,一笑散去。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其道一耳。津梁道涂,废坏不治者,孤婺衰疾无告者,量吾力之所能,随时图之,不无小补。若必待富而后谋,则天下终无可成之事。
关于星冈公的言论,曾国藩还在给弟弟们的信中写道,作为教育子弟的规矩。他这样记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