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第十三章(3)
● 解读
曾国藩治民极严酷,号称“曾剃头”,不过他为自己辩解“书生岂解好杀,要以时势所迫。”胡林翼也曾送给他一副对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就严厉用法于“害群之马”来说,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期间,提出“纯用重典以锄强暴”,设置审案局,因为用刑苛酷,凡被抓入审讯者,很少能够生还。四个月时间就直接杀了“莠民”二百多人,而且首开“就地正法”的先例,不经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而捕人杀人,受到社会舆论的抨击。
镇压太平天国时,他并不讳言自己身上的血腥气味:“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自不慎。”因此,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他为“刽子手”。但他以书生而操杀人之业,是人生信念驱使的结果。他宣称“乱世用重典”,指示官吏“捕人要多,杀人要快”,“不必拘守常例”,俘获太平军官兵“一律斩剃无遗”。他带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只要抓到了太平军的战士,轻则斩首,重则挖掉眼睛,再一刀一刀地割肉,最后砍下头来示众。有一次,他甚至命令他的士兵把抓到的太平军战士的肉割下来生吞,简直跟野兽差不多。
曾国藩杀人就像剃头发那么随便,杀的人好比头发那么多,数也数不清。所以,湖南的老百姓提起他,都恨得咬牙切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曾剃头”。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8年,湘军攻下九江城,在江西省屠杀了太平军将士和家属两万多人。1862年,湘军又攻下宁国府(在安徽省),进城以后马上开始了大屠杀。过了两个月,城内城外的尸体还没有人收埋。最惨的是天京大屠杀,被杀的太平军将士和平民有数十万人。他自己至晚年对一生“以杀人为业”也深有感慨,他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功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
牧民之道在锄强暴
曾国藩说:“书生岂解好杀,要以时势所迫,非是则无以锄强暴而安我孱弱之民。牧马者,去其害马者而已;牧羊者,去其扰群者而已。牧民之道,何独不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