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抢人心胜于抢市场(5)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知识的增长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之后,更是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知识数量和内容的迅猛增长,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与繁荣,但与此同时,它迫使现代人不得不紧跟现代知识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能放松自己。
事实上,现代知识的无限扩张,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人们不得不用有限的生命同无限增长的知识洪流展开激烈的赛跑。这样,人们往往就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接受资讯的轰炸,只能看到一些新闻性质的结论。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标题,比如“北京高温或超40度,朝阳一公交车高温下自燃”、“被指打假先造假,捏造唐骏自传内容”,这是我于2010年7月6号在百度新闻上搜到的新闻标题,看完这些标题(或者觉得还有点意思,我们接着看完了这则报道),我们只是得到了一些信息,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看过基本也就忘了(或者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扯上几句今天的新闻,表示自己紧跟着时代潮流)。对于这则报道的真实性和发生这件事的背后的原因,我们一般都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兴趣去思考——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想这些。
当前社会,信息量在不断增加,但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信息越多,往往人的头脑就会越混乱。所以有人略带夸张地说:我们在用绳子把自己勒死,这条绳子是由大量不必要的词汇、太多的数据和毫无意义的话编成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抛弃这些冗余的信息,直接取其精髓,简单明了。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很难做到简简单单,也害怕简单。因为我们担心一旦自己做事简单,人们就会认为我们是头脑简单!
而事实恰恰相反,最简单的人做事最清晰、最坚决。爱德华·德·博诺是美国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写过40本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书,他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思维,是一种忘却的艺术。”
我们中国也有一句俗话“快乐,是刹那的遗忘”,形象地说明了那种被人遗忘、静守独处的难得,尤其在科技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在电影《手机》中有段经典的台词,是费墨说的:“还是农业社会好呀!那个时候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上京赶考,几年不回,回来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掏出自己的手机)现在……近,太近,近得人喘不过气来。”
被各种广告信息包裹的客户问:如何走出广告的层层迷雾,只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