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还原
花费尽可能少的思想,对事实做出尽可能好的说明。
——马赫
91真理是简单的
许多哲学家愿意相信,真理是简单的。如果一条真理是复杂的,那么它也一定是由许多简单真理组成的。这样说有些道理。有的东西看起来很复杂,例如一台复杂的机器,但构成这台机器的各个零件以及各个零件之间的关系,还有各个部分的操作原理,都是很简单的,尽管“合起来”就变得很复杂。再比如说数学,再复杂的式子也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关系构成的。不过,这里说的简单与通俗没有关系。通俗指的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轻松而不严肃的文化,而真理虽然简单,却很严肃,所以大多数人一般都不喜欢真理。而且,简单的东西不等于容易的事情,一个武术或舞蹈动作,也许很简单,但不一定容易。同样,生活中有一些道理,比如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类,看上去简单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但奇怪的是,人们好像从来也没有真正理解,一定要等到“徒伤悲”或者“自毙”的时候才理解。思想也一样,人们对近在手边的简单真理熟视无睹,却总想寻求一些无法识别的超越的“真理”。
哲学中有一种方法叫做“还原”,就是一种寻找简单真理的方法。“还原”本来不是一个哲学词汇,而是一个数学和化学的术语,哲学借用了这个术语。化学有化学的还原,数学有数学的还原,相比之下,哲学的还原与数学的还原似乎比较相似。数学中的还原其实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化简”或“约减”。比如说把一个复杂的方程式化简为比较简单容易处理的方程式。哲学的还原从根本上说也是一个化简的过程,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对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进行化简,复杂的事情总是能够由比较简单的事情来说明。但是,复杂的东西到底应该由哪些简单的东西来说明,并且可以被解释成什么样,这却要看情况。因此,哲学上有各式各样的“还原”。
有一种“行为主义”的还原,虽然俗气,但很典型。它说的是,虽然人类的行为比动物的行为要复杂得多,但既然都是行为,就都具有一些共同的、非常简单的性质。人类行为好像总有着一些高尚的动机,比如说理想、价值和道德之类的东西,但这些高尚的东西必须能够由简单的行为性质去解释,否则就会变成一些平白无故的目标。这似乎想说,伟大的理想必须最终有益于实实在在的幸福,否则就是变态而不是伟大了。记得有一次问欧洲一个神学院院长,那些在朝圣活动时折磨自己身体的人是不是对宗教有不寻常的深刻理解,院长说,也许不寻常,但并不深刻,那些没有能力从精神直接理解精神的人,才试图通过折磨去理解精神。
观念与事实总有出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