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作是“动词”而不是“名词”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同时也被赐予了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比如说,采花酿蜜是蜜蜂的天职,张网捕虫是蜘蛛的天职,忠诚的为主人服务是狗的天职,那么,造物主给人安排的天职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工作。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履行职业劳动是人活在世界上应尽的神圣义务,只有劳动才能证明人生的意义。而工作自身,也成为人实现人生目的的唯一方式。
但是,工作并不是一个名词,它应该是一个动词。被提拔、获得成功的优秀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积极的工作心态、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立即行动。也就是说,工作必须是积极地行动,而不是懒惰,坐在办公室想想就可以。
逃避工作,不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的人,当他们马马虎虎完成工作时,以为自己能够骗得过老板与上司,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等待他们的只有是降级或者被解雇,升迁和奖励是永远不会落在他们头上的。他们看到别人知识渊博时,就会说:“这是天赋。”看到别人获得成功时,就会说:“那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总之,他们不会明白,没有付出代价,没有行动,没有不懈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也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反,懂得行动的人,愿意为工作付出努力的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称赞与尊敬,也会赢得上司的器重。
李云是典型的“从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举目无亲的她四处奔波,还是没有找到工作,致使她的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父母培养她多年希望她能够好好的在城里生活下去,跳出“农门”,给家里长点面子,如果现在回去,不仅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在村里也会遭人议论;另一方面,自己现在也找不到工作,这样下去该怎么办才好?
没想到,不久幸运之神就垂青她了,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通知她面试,面试很顺利,李云被录用了。但是上班的第一天,李云傻眼了,她没想到公司竟然将她分配到后勤部门,当清洁员。李云无法接受这样的心理落差:“无论如何,我还是个大学生呀。”每天扫地,让李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想掉头就走,但是,一时也难找到其他工作的李云,还不能轻易走人。
刚开始扫地那段时间,李云意志很消沉,有一天她看书时,看到一篇关于日本37岁的内阁邮政大臣野田圣子的故事,她的第一份工作受训期间,就是负责洗厕所马桶的,但是圣子对待洗马桶的工作都很认真,甚至在训练结束的那天,圣子从自己洗好的马桶里,盛了一大杯水,自豪地喝了下去,并说:“就算是一辈子都在洗厕所,也要在洗厕所的人当中做得最出色。”这句话,成了激励李云的精神力量和源泉。
从那以后,李云每天扫地时都会想,怎么才能把地扫得更好更快,在扫地时,她会研究风从哪吹,该把垃圾堆在哪里,等等。如此一来,李云打扫卫生时,总是会让人觉得特别干净,而且保持得很好,别人一天扫很多次都可能不干净,而李云只扫两次,就能让公司保持干净、卫生。李云利用多出来的时间,不仅自学还向公司的老员工们请教知识,学习他们的经验。
半年下来,李云已经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恰好公司有个业务员离职,上司决定让李云顶替业务员的职务,在这个职位上李云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做最好的业务员始终是她的奋斗目标,为此,她付出了不懈努力,她的业绩基本年年第一。
五年后,李云晋升成为销售部经理,在岗位上,李云尽职尽责,将工作干得十分出色。但是,李云想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辞去工作来到广州,当地一家家族企业缺乏一个有能力、踏实肯干又有高水平的管理者,李云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成为他们眼中公司总经理的不二人选,至此,李云成为一位年轻的女经理。
李云的成功,得益于她身上的使命感,她知道自己的肩头应该负起社会责任。心中永远不会失去目标,使得李云在工作时发挥最大的热情,让工作富有意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