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女人的“青春”与“鸡肋”(2)
现在说说女人的“鸡肋”。所谓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彷徨。“考上研究生了,发现爱的人不是他”,这很自然,因为人生的境界不同了,对爱情的定义和标准自然不同,很显然,那个新男生可能比这个大学男友更优秀、更吸引苏莉。
这就像是选衣服,你必须要从两者之间选其一,选择往往意味着风险,而不去选择则意味着以不用冒风险的方式“冒险”。因为你不做选择,你可以不必冒险,但不去冒险本身也是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没有人会一直等着你,在这个僵局中一直陪着你过下去。
在心里,两个男孩都是苏莉的所爱,她不想放弃对任何一个的感情。其实不知如何选择本身说明她对两段情感都没有信心,她不敢做选择,因为她害怕选择。从小到大,也许她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险或者被曾经付出的奉献打怕了,所以她步步为营,不敢冒险。我们对未来的迷茫也在于此,因为这个社会不再像课堂,不会给我们补考的机会,失去了就是失去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往往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当我们发现外面有很多选择让我们无从选择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内心的标准出了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往往期待着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这个馅饼最好有我们想要的所有的馅儿。然而天上往往掉下俩馅饼,各自都有一种馅,于是我们困惑了,到底该吃哪个?吃这个就要放弃那个,吃那个就要放弃这个。
我的建议是最好我们学会自己做馅饼,因为也许我们守株待兔一辈子,也等不了那么巧的集我们所需要的品质于一身的人,那么怎么办?我们要学会如何教会对方爱自己。比如苏莉在第一个男友那里得到了她想要的稳重,但她同时需要轻松和幽默,以及一个男人的创造力,那么她需要告诉男友她在情感中的需要,并且探索如何在他们的情感中找到这种感觉;而对第二个男友,也许她需要告诉他,自己在情感中对稳定感的需要,而和第二个男友探索该如何在情感中增加这部分的满足……
总而言之,我们是赌老天会给我们一个不需要改造的关系和情感,还是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概率来讲,我认为后者更靠谱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