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逍遥修习仙道功法。最忌心中存有挂碍。一旦刻意回避。修为将境止于此。修行从此却步。这是仙道和人道地最大不同:仙道重视修心。心境越高。修为亦相应变化。人道偏于力量地修炼。尽管免除心魔之扰。却碍于人力有时而穷。是以要突破自身瓶颈。更是极其之难。
他可以和小龙女以琴相和。也可以和程英、完颜萍谈笑风生。但面临佳人地款款情意。却最终退避。不愿真正动心。也许可以避得一时。如果是一辈子呢?就在当时一刹那间。李逍遥总算明白问题地所在。既然退无可退。避无可避。那就不要再逃避了。坦然面对一切。岂不快意许多?至于缘分深浅。就看一步走一步吧!他如是想。
数日下来。他心胸豁达许多。“造化玄功”由“生息”初境一举窜到“凝元”顶峰。体内十二股内息也渐趋融合。一旦功成。便可直接淬炼十二经脉。至于奇经八脉和三脉七轮且作蓄气之用。暂时毋须理会。
直到今日清晨,李逍遥觉察到体内十二内息归一,终可进军“炼脉”之境,又因为李遗人带来《千瘴元解》和望远镜,使自己争霸天下更增胜算,自是欢喜无限。
李逍遥盘坐在地,左手撑天,右手指地,沉喝一声,登时全身四万八千毛孔大张,造化真气源源不绝的似层层水波一般缓缓散出,整个人坐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动不动,任由一条条淡淡的白气围绕着修长地身躯,看上去朦胧似梦似幻。
逍遥派的内功练到极至,最重自身与天地灵华的沟通,据说练到至高境界,能以天地灵华滋补躯体,活血生肌、焕发滋颜等等奇能,更是易如反掌。武林历代不乏大能之士,由凡道入仙道之人更是渺渺无几。
当年“逍遥三玄”天资奇纵,各以“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八荒**惟我独尊功”联手创下逍遥一脉,共参仙道。后来发见功法威力太过惊世骇俗,生怕所传非人,是以收徒极其严谨,不但要天资聪颖之人,还须考察人品,后来索性将此两条作为收徒条律。
谁知传到无涯子这一任时,甚是极不像话。身为掌门,眼见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为自己争风吃醋,非但不加开解,反而迷上李秋水地小妹子,甚至任由二人勾心斗角,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寒心。后来收徒不慎,闹出一个祸害丁春秋,明明以他如此功力,为武林除害可谓轻而易举,却非要设甚么珍珑棋局,还为此折腾数十年,实是不智。
后来收下淳厚的虚竹做徒弟,他直截“羽化飞升”,让虚竹来给自己搽屁股,于自己的妻子女儿不管不顾,委实极不厚道。虚竹显然也不是合适的掌门人,按理说他没有害人之心倒也罢了,谁知连防人之心都没有,以致部下和慕容复内外夹攻,偌大一个逍遥派从此覆灭。师徒两人做掌门做到如此份上,也算稀世少有了。
而今李逍遥执掌逍遥派,却是如同光杆司令。见此情景,他也暂不打算光复逍遥派,等取得武林地位再行考虑不迟。江湖武林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只要你武功高强,为人又过得去,随便一个人都会热乎乎的称你一声大侠,若你极高地号召力,就等于有群众基础了。李逍遥混到今日今时,又是大侠又是武林盟主,若不做出相应的大事来给群豪看看,自是收摄其心。
话又说回来了,要乱西藏密宗不难,难得是面临密宗各派火拼时,如何全身而退。要知道金轮法王虽然号称蒙古第一国师,武功却不是西藏最高之人。西藏之地固然贫瘠,但也是人才辈出,别的不说,这金轮法王的师父就是一大高手,虽然功力不如自己,却练就一身密宗无上**,万一自己出了破绽,那可是极为不利,为今之计,尽快提升自己的玄功境界,才是正道。
如此一想,李逍遥深吸一气,运功将天地灵华沿着周身一道道白气,绵绵密密的由顶上天灵盖润入灵台紫府,天地灵华越聚越多,渐渐在他的周围笼罩一层朦胧的白辉,隐隐约约光华遍体。
忽觉十丈之外有甚么物事飞快奔来,伴着一阵“吱吱吱吱”轻叫,一眨眼便闪电般窜到,莫非是那只小貂?他微微睁开眼来,但见小貂浑身也被一层层光华笼罩着,情景与自己太过相似,不由暗道:“大凡灵物,莫非有不少以天地灵华滋补自身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