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之剑侠情缘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十章 初步通气(下)
    大军北归,一行人回到驻地之中。忽必烈兴高采烈,在大帐中摆席庆功,更将李逍遥奉为上宾,众将士对国师显露的超凡武功,无不交口赞誉。尼摩星、潇湘子、尹克西三人见李逍遥大建奇功,不免心生妒意,又不好拂逆忽必烈,只一言不发,坐喝闷酒。马光佐却是自斟自饮,大口大口的吃肉。

    忽必烈向李逍遥连敬几杯,说道:“国师今日大振军心,功劳显著,小王无以答谢,聊以酒水献上。”李逍遥合手还了一揖,说道:“此乃老衲份内之事,何足挂齿。何况老衲也盼王爷早日一统江南,促使南北再无战事。”僧子聪见他神情慈悯,叹道:“国师真高士也!小僧才疏学浅,难及国师之万一也!”

    忽必烈深以为然,道:“昨日国师一番精言妙义,实令小王心胸开阔。今日众将云集于此,还望国师大加赐教。”众将齐声道:“盼国师赐教!”李逍遥微微一笑,道:“王爷和各位将军言重了,论带兵打战,老衲自问不如,如何敢班门弄斧?”僧子聪道:“国师言重了,论起带兵打战,出谋划策,在座将军皆是行家里手。若是论胸中韬略,世间难有人及得国师三分。”

    忽必烈颔首道:“先生言之有理。国师才学渊博,不逊耶律丞相半分,何须过谦?”李逍遥高诵佛号,道:“承蒙王爷盛情。老衲只好却之不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是老衲有适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在座将领皆道不敢。李逍遥这才说道:“老衲敢问各位。自从太祖成吉思汗起兵始起,连年征战至今,所为何来?”

    众将怔了一怔,难明国师话中深意,都是议论纷纷。过得半晌,一名彪形军官站起身来,粗声道:“太祖皇帝说,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地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正是我等平生向往。”其他将领纷纷点头称是。

    僧子聪眉头皱起,于对方言语极为不满,却也颇感无奈。这是蒙古人立国之源,也是当世动乱之根本。他之所以辅佐忽必烈,原是要淳诱蒙古族去其蛮性,服随汉人教化。国师才学渊博胜己良多。心中更有菩萨慈悲心肠,而今耳闻此言,会不会心起嗔念呢?

    揣揣不安之际,只听李逍遥一声轻轻地长叹,神色间更见悲悯。那军官只感莫名其妙,呐声道:“不是么?太祖皇帝亲口所说,定然是假不了的。”忽必烈怪责道:“国师文博理妙,你懂得甚么?还不退下?”李逍遥摇头说道:“王爷,老衲并未在意,而是想起一个故事。”忽必烈抬手道:“是何故事?还请国师详陈。”

    李逍遥点头道:“古代有一家夫妇。养着一只母鸡。那母鸡每日生下一蛋,夫妇二人倒也勉力撑饱肚皮。忽然有一日间,那对夫妇心想,这母鸡一日下一个蛋。委实过少。若是将它的肚皮剖开,不是有许多鸡蛋么?二人想到便做,谁知鸡肚内空空如也,一个蛋地影子也没见着,二人这才悔不当初,可是世上那里有后悔药呢?”

    忽必烈听得兴起,拍案道:“这便是杀鸡取卵的典故么?”李逍遥道:“正是。天下再大也是有边有际。若是肆意杀戳过多,将汉人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剩。税赋何来?衣食何来?军队征战,无非是为了百姓和财富。不然空守着荒芜的土地,又有何用?众位将军,切要深思啊!”稍即一顿,转向忽必烈道:“王爷可读过《六韬》?”

    忽必烈怔了一怔,摇头道:“小王惭愧,并未读过。”李逍遥轻轻颔首,道:“《六韬》有一言,老衲深盼王爷切记在心。”忽必烈忙道:“国师请讲。小王洗耳恭听。”李逍遥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老衲代天下苍生谢过王爷了。”忽必烈恭恭敬敬,谦虚回应。

    李逍遥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故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见忽必烈凝神倾听,又见众将满脸迷茫,这才说道:“这番话是说,天下不仅是一个大汗的天下,更是所有子民的天下。如果大汗的命令与子民相同,就会得到子民的爱戴,反之就会失去整个天下。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汉人屡经王朝更替,无一不是皇帝去了子民的拥戴。如果给民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民,成全民事而不要败坏它,保护子民地生命而不要无辜杀戮,予民好处而不要掠夺,使民安居乐业而不要使其痛苦,让人民喜悦而不要激起民愤。此乃大同之治,也是立国之本,唯有如此,天下才会长治久安,国家才会千秋万代,长盛不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