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找准自己的位置(5)
这几年,随着培训业竞争的加剧,公司间开始争夺优秀教师资源,李锋所在的公司的许多课程都因找不到优秀教师而无法开课。有时开了课,也因教师水平不佳而让客户极为不满。
见此情形,李锋一直劝公司教务处招聘专职讲师,培养自己的师资人才。可分管教务处的副总刘征却不同意。他认为,培养自己的讲师一是费用过高,二是如果讲师有了名气,公司就会留不住。
李锋分析说:“我给您细算了一笔账,公司雇用自己的专职讲师,两个讲师最多两万元底薪。如果我们损失一个培训的单子,就相当于这个价格。讲师有了名气,如果走了,可以再招新的。而且他们走了以后,再与公司合作的话,也因为相互了解,合作起来会更顺手,价格上也不会要太高。”
刘征觉得李锋说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他的建议,公司的培训业务因此迈上了新台阶。
戒除自己动手的“惯性心理”
在中层经理这个位置,必须学会培养员工,把员工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如果处处自己动手,下属成了部门的“闲人”,在公司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就极容易出现无兵可用或溃不成军的窘状。
作为中层经理,每天都要有一些例行的工作,比如分配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等。这些事情大都比较琐碎,也不容易看出成绩。但这些看上去并不重要的工作,却是维护公司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环节。
可在当前,对这些常规性的工作,许多中层经理投入的力度不够,更是很少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他们总愿意把精力用在那些自己喜欢且容易出彩的事情上,那些事情大都是他们原来做员工时最擅长的工作。
比如销售经理热衷于自己直接去发掘客户或在工厂监督生产流程,企划经理热衷于自己亲手撰写广告文案。如果问这些中层经理这样做的理由,他们会说:“这些事情太重要了,下边的人根本做不好,我怕误事,不得不亲自动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