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
②初评准备。首先,企业
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安全管理部门或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应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变电站、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现有安全员;现场承包商的安全卫生管理人员;食堂管理人员等。成员应涉及各现场和职能部门,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经历。
其次,企业应确定初始健康安全评审范围,评审范围要覆盖第三方认证范围,并考虑到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权限、厂界范围、活动涉及范围、行政上相对独立性等。
实施评审前,评审小组要收集评审所需资料并选择初评方法,制订初评计划。然后,评审小组分配任务,按计划实施初始健康安全评审工作。
③初评实施。评审小组
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等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思路,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危害因素;结合辨识出的危害,确定风险评价方法,给出不同等级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应能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及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并给出下一循环的输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输出。
接下来,评审小组要进行收集、识别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审。收集范围应覆盖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国家、地方各类标准,上级要求、地方其他要求,国际公约等内容,并要根据危害事件所涉及活动内容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内容,判别其适用性。符合性评审工作既包括了定性评审又包括了定量评审,如特种设备资质及年检情况,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及发证单位资质,特种作业许可手续齐全情况,化学品管理情况,消防验收情况,安全“三同时”验收,安全预评价实施情况,人员健康检查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场作业环境监测,安全员的配备,安全责任制实施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情况,安全检查力度及以往事故、事件情况等。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审应给危害辨识提供输入信息,并为制订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参照依据。
(4)体系设计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方针的制定过程要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
第二,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企业管理机构的确定是分配职能和确定管理程序的基础。在分配职能和编写程序文件之前,评审小组必须先进行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并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尽量避免和减少部门职能交叉。
第三,职能分配。进行职能分配时,评审小组要把规范中的各要素全面展开并转换成职能,分配到企业的各部门,确保通过职能分配,使规范的各项要素都能得到覆盖,避免遗漏。进行职能分配时,评审小组要坚持一项职能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当一项要素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负责时,要明确主要负责部门或撤并相关部门。
第四,确定体系文件层次结构,关键是确定程序文件的范围,并提出体系文件清单。
运行控制程序和应急程序文件策划
1.运行控制程序
依据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与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及活动,策划运行控制活动和编制文件的控制程序。程序应能体现全过程控制风险的思想,考虑设计、开发、生产、动力、能源、物资、后勤服务的全过程,并包括作业场所内所有机械、设备、设施、人员、场所风险控制的要求。程序中应规定控制对象、参数和控制要求及监督检查内容,并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企业所购买和使用的物资、设备和服务中已标示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应制定管理程序,并通报相关方。重要风险岗位应根据相关程序内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三级作业文件。运行控制程序包括:设备、设施管理;电及电气设施管理;员工健康及女工保护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特种及危险作业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车辆及运输管理;供方管理;承包方管理;新、改、扩项目管理等。
2.应急程序文件
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应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处理、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的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启动应急程序,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置,处置结束后转入下一个程序,即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体系文件的编写
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便、实用的文件结构,一般而言是把ohsas文件分为三个层次:管理手册(a层次)、程序文件(b层次)、作业文件(c层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