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6)
在企业的生产中存在一些特殊的作业岗位,这些岗位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性要求较高,而且危险性较大。因此,企业有必要对这些特种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能培训。
(1)特种作业人员具备的条件
根据国家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
②年满18周岁。
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④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⑤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方式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方式可以分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两种。
岗前培训一般集中进行,以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企业应严把考试关,只给考试合格者发操作证,并准予上岗操作。
对于所有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企业要在生产中加强安全监督和实施管理措施,定期检查其操作技能,并根据生产需要对其进行在岗培训。
六、开展安全科技活动
安全科技活动包括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标准化车间、班组和岗位建设,应急预案,应急演习,“三治”工程(治尘、治毒、治烟),“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隐患整治等。
1.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
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改进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以提高各种条件下人机界面的安全性,从而实现本质安全。
2.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指对车间、班组、岗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建设。标准化作业活动的内容包括:制定作业标准、落实作业标准和对作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