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勤劳可以弥补一切不足(10)
    第七章 勤劳可以弥补一切不足(10)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的得意门生。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雷厄姆教授一段时间后,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收购了伯克希尔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以伯克希尔公司为平台开始了资本投资之路。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股票,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最终打造了一个属于巴菲特传奇的金融帝国和投资神话,个人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巴菲特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虽然自己的父亲腰缠万贯,但巴菲特的子女并没因此得到金钱上的帮助。巴菲特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坐享其成。通过自我奋斗的过程,挖掘自身的潜力,寻找自己的人生。巴菲特的每个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长女苏茜生于1953年,是个有追求的家庭主妇,积极地做慈善事业。长子霍华德生于1954年,和父亲巴菲特长得很像,戴着一副20世纪70年代风格的运动型眼镜,从事农业耕作,经常到非洲出差,默默参与一场全球对抗饥饿的战争。小儿子彼得还算小有名气,生于1958年,是一名音乐人,为音乐而生。

    巴菲特学成毕业时,他获得了最高成绩a+,可以说是一名高材生。按照多数中国父母的做法,一定要子女也读大学,读硕士,甚至读博士。然而,巴菲特不是这样,他告诉子女们的是,做适合自己的,并非读了大学就会成功,自己还得善于挖掘属于自己的东西。巴菲特的三个子女都考取了大学,但都在毕业拿到学位前就退学了。长女苏茜是从加州大学退学的;霍华德在奥古斯坦那大学念了1年,又在加州大学待了1年;而小儿子彼得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念了1年半。

    巴菲特的三个孩子,论事业、论地位、论声誉都不及巴菲特,在芸芸众生中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巴菲特,或许人们不会关注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的确,每个人的潜力在等待自己的开发,通过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要有过多的抱怨,不要抱怨不公、抱怨不足,自我完善才是硬道理。巴菲特也是一样,没有小时候不断挣钱的实践活动,没有小时候认真学习《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即便他从小具有对数字的痴迷,有计算的天赋,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挖掘和发挥,也很难取得日后的成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