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毅力和决心才会成功(11)
这好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绝大多数人还都是紧紧抱着自己的铁饭碗,在机关、国企工作,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多数是闲散无业人员,真正辞职下海经商的人显得不可理喻,多遭致家人的不理解和社会的非议。但事实证明,这些人抓住了经商的最佳时机,很多人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开拓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巴菲特宣布隐退也是如此,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巴菲特朝着既定的方向勇敢前行,没有受社会舆论、其他合伙人思想的左右。接下来股市衰落,好多人因此倾家荡产,巴菲特却避免了一场劫难,隐藏在他这一决定背后的勇气是独一无二的。小儿子彼得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音乐的他,大学没有毕业就开始走上音乐之路。开始时经历的生活艰辛和事业低谷没有打掉彼得的念头,既然喜欢音乐,就要做下去。巴菲特还和彼得谈心说,你做的音乐和我的投资是一样的,都是在自己的画布上作画,这给了彼得极大的鼓舞。彼得朝着音乐的方面不断前行,经过自己的奋斗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音乐人。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屈不挠,勇敢前行的鲜活例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司马迁不会抹杀他们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丑恶。《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这也是司马迁著述的唯一一部著作。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写作途中,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而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司马迁被抓了起来,并遭受宫刑。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为后人留下一部信史,在狱中司马迁更加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智慧箴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