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个性稳定的人。在风云变幻的投资市场中,如果一个投资者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即使他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数学、财务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他也很难从投资中获得很大的利益。
巴菲特说,一个投资者如果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变化,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应该炒股。其实,巴菲特在这里所说的承受,既是指资金上的承受,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承受。他曾经说过:“如果你缺乏自信,心虚与恐惧就会导致你投资惨败。缺乏自信的投资人容易紧张,而且经常会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卖出股票。然而这种行为简直形同疯狂,就如你刚花了10万美元购买了一栋房子,然后你立即告诉你的经纪人,如果有人出价8万美元你就会卖给他。”
1973年美国股市发生了大崩盘,《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价格因此下跌了将近40%。很多手中握有《华盛顿邮报》股票的投资者乱了阵脚,不知所措,甚至盲目地将手中的股票全数抛出。巴菲特通过认真分析《华盛顿邮报》的情况,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因此他大量购入该股。后来巴菲特回忆自己的那次投资时说:“去卡拉马祖和让那些拥有电视台股份的人出售股票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当天又下跌了20点,所以他该以更便宜的价格把电视台卖给你。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你便置身于现实社会中,但是每个人都在考虑股票的相对价格。当我们在一个月内买下8%左右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后,卖给我们股票的人之中不止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把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以8000万美元卖给了我们。他们之所以愿意卖给我们是因为电讯业股票已经在下跌,或者是因为其他人都在抛出,或者别的什么因素,然而这些理由都是毫无意义的。”可见,在低迷的市场情况下,那些拥有《华盛顿邮报》股票的投资者开始害怕了,他们担心自己的资金被套牢,担心自己一败涂地,因此急匆匆地将手中的股票抛出,尽管很多人知道自己获得的资金回报远远低于股票的价值。就连当时的很多股票分析师也说:“《华盛顿邮报》显然是一家极高成长潜力的大报纸。”但是,这些还是无法让那些投资者安心,无法安抚他们胆怯的心情。后来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成功让那些投资者懂得了,有时候一只股票在最低点左右徘徊,正是购入该股的最好时机,同时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是如何冷静分析客观情况、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而最终获得成功的!
在巴菲特看来,如果一个投资者想要在投资过程中赢利,那么他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可能经常会犯的愚蠢错误,并尽可能地保持理性,避免出现这些错误,减少愚蠢的投资决策。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