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成就出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章 让你的思维做锻炼(17)(2/2)

    相传,我国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在还没有成名的时候,成天琢磨前辈书法大家的体式,总想写得与前辈大家一模一样。一天晚上睡觉,手指先在自己身上练字,朦胧之中手指写到妻子身上,妻子本来睡得正香,被惊醒后,生气地说:“我有我体,你有你体,你为何写我体。”他从妻子的话中马上得到启示:应该写自己的一体,不能一味地去模仿他人。在这个思想作用下,他刻苦用功,朝夕揣摩,终于自成一家,成为了一代大书法家。

    还有一例,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寥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以至于郁郁寡欢,食不甘味,妻了解了其中原由后说:“此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他一听,顿时恍然大悟,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大致在下面几种状态或具备下列条件下出现。

    1.兴趣和知识的准备。兴趣是促使人们刻苦获取知识的动力之一。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工作、学习和日常中与之有关联的事物。因此说,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若有广泛的兴趣,便会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正如e·i·泰勒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2.愉快的精神状态。心情愉快,情绪轻松的精神状态是捕捉灵感的有利条件。而在心情沮丧、精神委顿的情形下往往很难产生灵感。

    对于文学家和科学家,适当的“业余爱好”有利于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创造性灵感的出现。比如,许多科学家都喜欢音乐,有些人甚至还是音乐迷。富兰克林喜欢扬琴;爱因斯坦擅长拉小提琴;居里夫人、达尔文、玻恩都喜欢音乐;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等都对音乐有一定的研究。

    3.随时做好记录的准备。爱因斯坦有一次和朋友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讨论问题,忽然获得灵感,他一时找不到纸,就把公式写在崭新的桌布上。爱迪生经常携带笔记本,随时把自己的新鲜想法记录下来,不管这种想法初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正在餐馆吃饭,忽然一段音乐灵感袭来,他由于一时找不到现成的纸,便在自己的衬衣袖子上写了起来。灵感的催动,使他似有神助,在衬衣上写下了一首后来举世闻名的名曲《蓝色多瑙河》。

    灵感虽然行踪难觅,但并不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要你不畏劳苦地学习和积累,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求,灵感就会来叩响你的心扉,成功就会属于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