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成就出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章 新思路打造成功(10)
    第八章  新思路打造成功(10)

    进入21世纪,我们所处的时代呈现如下发展特点:一是高速度,二是快节奏,三是多变化。这些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了高于以往任何时代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应付瞬息万变的能力!

    没有什么“不可能”

    当我们认为某件事是“不可能”完成时,结果往往就真的是“不可能”了,因为你从心理上已经“投降”,自然不会再用心地向“可能”发起“攻击”了。

    许多人都这样想过:“要是我能像鸟儿,该有多妙呵!”虽然“阅历丰富的长者”一再指出这种想法的荒谬,但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在历史上不惜以身相试的也不乏其人。

    大约在公元1020年,有个英国人叫奥利弗,双臂系上了“鸟翅”,扑腾了200多米,坠了下来,结果跌断了双臂和双腿。尽管他身负重伤,然而似乎并没有多沮丧,他说是他疏忽了,忘了安上个“鸟尾巴”!不过,康复之后,他就再也没飞过。

    公元1507年,意大利人约翰·达米恩在苏格兰试飞。他披着用鸡毛制作的翅膀,从斯多林城堡的高墙上纵身一跳,宛如石头下落,断了一条腿。达米恩异常失望,他说:“我犯了个错误,我用的是鸡毛,而鸡是不会飞的。要是起先用鸟毛,我相信是会飞的。”不过,治好了腿之后,他也同奥利弗一样再也没尝试过。

    一位名叫约翰·鲍勒里的意大利科学家对飞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他在1680年,写了一本书,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人的臂膀装上翅膀是无法飞行的,他计算出人的双臂不够强壮,支持不了全身在空中飞翔。

    然而,仍然有人无视鲍勒里的警告。1742年,一位法国人,尽管他年事已高,却也缚上双翼,企图飞越巴黎的塞纳河。他从河边一座高楼的阳台跳下去,掉进了停泊在岸边的一只船上。幸运的是他只断了一只腿。1811年,德国一位裁缝也决定一试。他在多瑙河畔造了一座木塔,从塔顶跳下去,“扑通”一声栽进河里,被救起时已是奄奄一息了。

    后来怎么样了呢?没有人再尝试飞行了?当然不是!

    正是由于有些人对种种“不可能”的不以为然,于是飞机发明了,降落伞发明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