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贝尔的一生,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强烈的好奇心。爱养小动物,带着老鼠上学是贝尔好奇心在幼年的表现;改进老式水磨的尝试,则是贝尔在好奇心驱使下萌生的发明冲动;抓住螺旋线圈发出的噪声,而产生“电可以发出声音”的灵感,则是贝尔好奇心迸射的智慧火花。贝尔的成功,为“好奇心是发明的老师”这句名言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发明什么?怎样去发明?好奇心会告诉你。
1975年8月的一天,四川省汶川县白岩村的农村青年姚岩松在田里劳动之余,坐在地上休息,意外发现脚下有一只“屎壳郎”正推动着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向前爬行。这一现象引起了细心的姚岩松的兴趣,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了很久,似乎从中领悟了些什么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他在山坡上找到一只“屎壳郎”,用白线栓了一小块泥土套在这只“屎壳郎”的身上,让它拉着走。奇怪的是,这一小块泥土比昨天的那块要轻,而这个“屎壳郎”却怎么也拉不动。姚岩松接着又找了好几只更强壮些的“屎壳郎”来做同样的试验,情况都一样。由此姚岩松悟出一个道理:拉比推要更费劲,能够推得动的东西可能会拉不动。
姚岩松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早就为在电影上所看到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耕作机,无法在又小又窄、又高又陡的家乡山地上行驶而深感遗憾。这时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推土的功能,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放在后面呢?
他很快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把从山上采摘来的茅花秆,一节一节地切断,用茅花秆和小铁丝制作出了一台耕作机模型。3个月过后,姚岩松耗费数千元制作的耕作机开进了田里,但它却不听使唤。姚岩松为此苦思冥想,寝食不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