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节 是非不分的“和稀泥”(2)(2/2)
    甚至有的人触犯了法律,还有人从中间继续和稀泥,渎职被淡化成“工作压力大”,粗暴被说成“果断有余”,生活作风问题被说成“不拘小节”,贪污受贿被说成“注重经济建设”,多方走后门被说成“善用人力资源”……

    和稀泥者最大的特征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求息事宁人。但是有时候只一味地给双方说好话调解起不了作用,受了委屈的人不像小李那样忍气吞声,一副要把事情闹大才罢休的架势。这时候和稀泥者还有一招,那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不管谁对谁错,一律给予惩罚。

    古代有个县令,有人来告状时不管谁是被告谁是原告,每人先交五两银子再问是非。许多人因交不起银子只好作罢,受了欺负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而欺男霸女者继续耀武扬威。上级来视察工作,见这里告状的人很少,一片和谐景象,夸奖县令治理有方,连连嘉奖。

    现在有的人也是如此,两个人因为摩擦闹到派出所,派出所二话不说,先把双方在审讯室关一夜,给你来个下马威,看你们还敢不敢再闹事。本来受了伤害的一方却和违法者遭受同样的惩罚,以后自然也就不敢再随便进派出所了。

    某个工作环节出现了漏洞,团体里的每个人都要受点儿惩罚,不问具体是哪个人的责任,没有责任的人和漏洞的真正制造者下场都一样。

    两个人发生争执,旁人总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俩人没一个是好东西,不然也不会吵起来了。”事实上,发表这种观点的人连事情的起因一点儿都不了解。

    如此一来,肇事者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反正有人陪着我一起挨罚,也就更加肆无忌惮。而另一方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责任心也越来越少,渐渐变得消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