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节 荣耻观念深入人心(1)(2/2)
    如果将这一原则体现在具体行为上,便又有了一个新词语“善行”。在有的地方,也被称为善举。表现为做一些符合道德规范,并能对社会和他人产生有益的后果的事。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日行一善,功德无量”,又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些对于善行的高度评价,无一不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善”的重视。

    一、扬善抑恶知荣耻

    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解人急困、见义勇为的例子,这些以一己之力来维护道德尊严的行善者,为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如果一个社会体系中存在的善行越多,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社会体系的道德风尚越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融洽和谐,社会对于民众的凝聚力也就会更加强大,而民众也会越来越拥护这个社会,久而久之,就会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思想和行为的良性循环。

    善行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如此积极的作用,那么对做好事、行善举的行为进行大力弘扬,就成为社会维护道德的首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解人急困、见义勇为的例子,这些以一己之力来维护道德尊严的行善者,为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陈希少是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农民,出生于1962年,是一名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平时的生活较为困难。

    2005年6月21日,陈希少所在村和邻村陷入洪水之中,两村三千余名村民被围困,此时救援队还没有赶到。

    危急之时,没有了双手的村民陈希少叫来他的堂兄陈宜文,找来一只小木船救援村民。从21日下午4时至次日晨5时,他们历时13小时,23舟次,往返35公里,共救出两村村民一百三十多人。被救的人中,下至两三岁小孩上至85岁老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