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道德(3)
    (三)道德(3)

    在西方富豪的世界里,仿佛有个传统,那就是挣钱的最后结局、最高境界是捐钱。

    美国家庭用品公司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马库斯打算把全部家当8.5亿美元留给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以普济众生;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特·古祖塔也表示要将他的大部分遗产捐给慈善机构。一度也是首富的比尔·盖茨也立下遗嘱,除了给3个孩子每人留下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余的98%的财产,将全部留于以他和妻子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像是约好似的,新世界首富、股神沃伦·巴菲特的遗嘱也是将99%的个人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有个统计数字显示,早在1998年,美国的慈善捐赠,已经占到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7%,而其中80%来自个人捐赠,特别是富人的无私贡献,因为这是做富人的权利、传统与规矩。

    在中国,大部分富人还没有学会捐钱。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表明,我国拥有80%以上社会财富的富人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电影《功夫》里有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从大众的微词里,可以看出社会对富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是一种伟大的进步,也是中国富人整体品质提升的一个好契机。付出是需要勇气的,在我看来,九牛一毛的捐赠,则无需勇气。而勇气是谁都可以有的,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贱,关健是你是否身体力行地去做了,而且可以无愧。

    最美的慈善不是简单的金钱施舍,而在于有一颗帮助分担的热心。在四川大地震后,南京市某募捐点,一名头发花白、穿着破烂衣服,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的老人,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几小时后,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募捐箱。该老人叫徐超,67岁,江苏泗洪人,在南京讨饭已有8年。他一般早上6时出来行乞一直到22时,只能讨到七八块钱,周末能讨到十几块钱。“当时还没讨够100元,我中午又去讨了几块,才凑够数去银行换成100元整钞……”捐款后老乞丐又身无分文,浪迹街头……虽然说,老乞丐的主要任务是自立,但是,人还有一个本能应该是“分担”与“分享”;他虽为卑微乞丐,但也有助人的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穷人与富人仍然是一样的。或者,用天津荣程钢铁集团董事长张详青先生的话说是“爱心没有排行榜”,他曾经是唐山地震的孤儿,是在妈妈的怀里被人救出的,而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次四川地震他单单善款就捐了一个亿,他哽咽而谦虚地说:“我们只是爱的传递而已!”

    挣钱是硬道理,捐钱则是暖真理。索取是快乐的,奉献则是幸福的。有一位富人掉进河里快要淹死了,岸边有个好心人想要救他,向他伸出手喊道:“快把你的手给我。”孰料富人毫不理会,继续在水里扑腾。眼看富人就要葬身水底,救人者急中生智,换个说法喊道:“快抓住我的手!”这个富人才抓住救人者的手,挽救了自己的一条小命。这样的生命很可怜,因为不完整,只会得,不会舍。学习伸出你的手,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你手里是多少钱,关键是你心里有多大的太阳。当然,最完美的人生是心里有阳光,手里有大钱。

    念旧是美德

    回老家,在二姐家翻出一大麻袋的旧信。如获至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