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伦视察维也纳时现多瑙河上的所有桥梁都被奥军烧毁或炸毁,这些桥梁曾经使拿破伦的军队在18o5顺利渡河打了奥斯特里茨战役。而现在查理大公正率领的他的残余军队在河的另一边负隅顽抗。为了早日取得最后的胜利,拿破伦和达武每天都在河边研究渡河的地点。后来现在维也纳上游有一座河心岛名叫施瓦茨雷肯。岛上已经有奥军把守,但人数并不多,而且岛与北岸有桥梁连接。尽管河流涨水,水流湍急,达武元帅还是命令一位将军带领5oo渡河上岛。但奥军的反击却非常的激烈,法军最终还是没能占领这里。
之后,通过冷静的分析,拿破伦将渡河地点选在了维也纳东南的埃比尔多夫。此处河床较宽,河中央有个岛屿叫罗堡岛,岛上树木丛生,可掩护部队渡河。决定之后,拿破伦召来了工兵负责人贝特朗,命令他用68条大船和9个大木在由于春雪融化和暴雨而涨水的多瑙河右岸和罗堡岛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浮桥,在罗堡岛和多瑙河左岸的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之间则架设了一座比较轻便的舟桥。为了迷惑奥军,拿破伦命令达武军团进军维也纳北面的诺斯多夫,佯装架桥渡河。拿破伦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但是这样的决策也使得奥地利军队有了可乘之机,一旦奥军在法军渡河的过程中起攻击,则可能将其分割成两段,断其后路和后援并围而歼之。但不得不说,拿破伦的运气非常的好,这一次,他又成功了。
查理大公果然认为法军会在诺斯多夫渡河,慌忙调派军队主力前去堵截,但他没想到的是拿破伦居然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拿破伦的1o万主力已经渡过了多瑙河,大战再次=都一样,还是以查理大公的失败告终。
最终,查里大公只得率领残军向匈牙利逃窜,此时他的身边只有不到7人了,而在他身后则是十多万法军穷追猛打。
此时已经是6月1日了,在这个时候,生了一件终结战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眼看胜利无望,不想向上次一样被法军赶出柏林,狼狈逃窜,于是主动向法国求和,宣布投降。他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事,此时法国已经在德意志前线集中了3军团,而普鲁士的3军团经过连连的战斗,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而法军的损失相对来说则小得多。战火已经燃烧到了普鲁士领土之内了,其中第1军团更是打到了离柏林只有12o里的马格德堡。虽然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知道这样普鲁士必将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求得和平,但这也至少要比亡国要好得多吧。
有了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作榜样,奥皇弗朗西斯也在6月5日宣布投降,于是,战争只持续了1个半月就结束了。拿破伦再次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向全世界宣称,他的帝国依然是最强大的,任何敢于挑衅的敌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接下来,交战的三方进行了最后的和谈,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都不得不再次的割地赔款,以企求拿破伦饶恕他们。
接受了吗?和历史上也没什么两样嘛,萧杰将手中的情报放下后说道。在全法国都认为他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的时候,萧杰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法国看似胜利了,但同样也在此次战争中损失了十几万人,要补充这些,无疑要再次征兵,带此时的法国征兵要求已经把年龄放宽到了17岁了,难道还要继续放宽到16岁吗?推到战火中去吗?另外,战争也将法国的经济带入了一个可怕的循环中,如果胜利了还好,要是失败的话,那么经济必然崩溃。“诺大的一个帝国就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走向崩溃啊!好战必亡!老祖宗们的这句话果然很有道理。”效杰忍不住叹息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