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思考人脉,有些潜规则你要懂(1)(2/2)

    想让自己成为富人,就要先让自己像个富人,想方设法站到富人堆里,和富人有某种接触,这样,即使你从富人那里得不到直接的帮助,也能通过借助富人们的“光环”,提升自己的身价,充实自己的“背景”,让别人不敢轻视你。

    借到的人气越多,聚集的财富越多

    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广泛且频繁地开始运用“借力”这种手段。尤其是借名人之力。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影响力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很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不同寻常;巧借各地,如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身份的资本;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等。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他们大多总是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的面子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他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旦时机成熟,或者另起炉灶,或者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把别人吃掉。在做到这一步之前,你要注意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来,拉一面大旗作虎皮。

    善于借力最典型的是三国曹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于军阀混乱中大大地占了道义上的便宜。

    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声望和面子。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推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儿。

    而说到向名人“借力”,美国的一位出版商更是技高一筹。

    这位出版商手里积压了一批滞销图书,久久不能卖出,很是烦恼,苦苦思索之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善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