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学历不一定有好工作,你缺的是就业能力(4)
对此,俞敏洪做了这样的分析:这位大学生的情况是不可能和比尔?盖茨比的,因为比尔?盖茨出来创业的时候,他自身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他觉得再继续待在学校实在浪费时间,他要把自己的能力及时地发挥出来,所以他才会毅然从哈佛退学,钻到自己的汽车库里研究微软去了。他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习而选择创业。相反,这名大学生则在根本不了解社会的情况下,那么去选择创业无疑是“以卵击石”,毕竟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行业的了解都还不透彻。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是脱离现实的,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远远不够。
对此,俞敏洪说:“如果大学生要学创业的话,请问大学里的老师有几位是自己创业过的?请问有几个老师能够教学生如何创业?”
的确,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迫于压力,总是不经考虑就匆忙地给自己的前途选定了一个方向,尽管这样的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做法具有盲目性,并没有站在一个比较全面的长远角度来看我们的就业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定位不够明确的话,那么几年以后我们还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那就是创业失败,如果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可能付出的更多,但如果这时候再选择去工作,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意味着要放弃现在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不得不付出极高的“机会成本”。
而且,最主要的是心态上的问题,一旦创业失败后,这些大学生们通常都不会去反思自己,重新静下心来认真琢磨怎么样积累经验再次创业,通常是会怨社会,认为这个社会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当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任,对人生失去信心了以后,那么你的未来能够振作起来的机会有多大呢?所以,不要总是拿比尔?盖茨来说事,毕竟,比尔?盖茨只有一个。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清晰的定位呢?比较科学理性的方法就是在毕业之后首先对自身的情况和外界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分析一下自己所遇到的困境,进而初步给自己确定一个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然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去寻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