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8章 学学名人的圈子经营术(12)
    第8章 学学名人的圈子经营术(12)

    类似的现象还有:黄埔军校的校长是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大批的黄埔毕业生日后自然成了的高级将领。“文革”后北京电影学院招了个78级,这拨被称为第五代的电影人至今标志着当代中国电影的最高成就,张艺谋、陈凯歌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社会其实就是一张巨大的人情网,一张由各种社会关系结成的网;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点,每个人都通过其中的网络与其他的点发生关系,从而生活在这张关系网中。

    每个人在娘肚子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关系网,在这张巨大的关系网中,亲戚关系是最早拥有的。一般的情景是:某个人或某家人“发”了,他或他家的亲戚也会或多或少跟着“沾光”;反过来,如果某个人或某家人遇到了困难甚或灾难,首先来帮助的也是亲戚。不过,特殊的情况也会经常出现,为了某种利益,父子翻脸、夫妻反目、兄弟成仇、姨表相害等,都有可能把亲戚关系这张网弄出一个缺口来。由此推及开去,世交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战友关系、同伙关系等,都是如此。

    中国人讲人情,对自己圈内人照顾有加。有句成语“内外有别”,其含义是:对自己人和对外人给予不同的待遇,要给自己人特殊的待遇和关照。外国人听了此话有点愤愤不平:“难怪中国的宾馆风景点对外国人和中国人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为了解释“内外有别”的内涵,还少不了举例说明。不妨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上大学时在食堂吃饭,那时学生食堂卖饭的情况是:学生递上饭碗和菜盆,售饭员用一个大勺往碗里盛饭装菜,盛装多少完全由售饭员掌握,这就是售饭员的一点小小的权力。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亲戚是食堂的售饭员,他每次去亲戚的那个窗口买饭,买来的饭菜总要比我们多出一倍。我们和他一起吃饭时,还能分食到一些饭菜,中国人把这叫做“有福同享”。一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的饭盆交给那位同学,请他到亲戚的窗口,为自己也打一份超分量的饭菜。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规律了,正因为中国人的“抱团习惯”,往往是荣辱与共、祸福相依。怎么把自己变成他人眼中的熟人,方法很重要。一般来说,你需要有个引路人。进入一个圈子,好比相亲一样,要双方情投意合才好。如果没有合适的引路人,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下毛遂自荐。你是决心做一个核心还是骨干,抑或边缘人物,也需要好好定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