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5章 优化圈子,提炼“人脉金矿”(11)(2/2)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但有时也会因为友情中过多地掺杂了世故利益而为择友、交友困惑。有人常说自己对待朋友没有偏向,一视同仁,以表示自己做人有原则。大圣人孔子却不主张这样做,也认为不可能做到这样。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正直、诚实、见闻博广的人,这是有益的;走邪道、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这是有害的。”孔子把生活圈里的人分为四种:一种是“共学”之人,也就是可以共同学习探讨学问的人。一种是“适道”之人,指有真正学到道,有着共同理想和目标追求的人。一种是“与立”之人,指可以坚定不移共同坚守道的人。一种是“与权”之人,指随机应变地运用道的人。如果用这四把筛子筛下来,在我们身边真正能够和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就可谓凤毛麟角了。

    明朝的苏浚在《鸡鸣偶记》中,也将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和贼友四种。他认为:在道义上互相砥砺,有了过错互相规劝,这便是“畏友”;不论在平时还是紧急时刻,都能互相帮助,生死关头也能互相信赖,这便是“密友”;经常甜言蜜语,终日嬉戏游荡,这便是“昵友”;见到利益相互争夺,遇到祸患便互相倾轧,这便是“贼友”。他提倡人们要多交畏友、密友,反对交昵友、贼友。苏浚在这里讲的“密友”,就是人们历来赞赏和崇拜的“生死之交”。

    能者与庸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实验——分别将乐观、人缘好的人和悲观、孤零零的人放在两个实验室里,然后用棉球将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抹在双方的鼻头上,追踪实验的结果。你们猜猜看,哪边的人群感染的多呢?结果出来后,令人大吃一惊——孤零零的人群感染的数量很多,多多少呢?四倍!很有意思的实验,不是吗?一个人如果人脉少、朋友少、悲观、孤零零,你跟他在一起被病毒感染的概率都会增加。所以,我们总是说一个人应该跟一个有经验、有背景、有才干的能者相处,而不是跟一个无目标、无斗志、无毅力的庸者相处。美国华尔街上有句名言,碰上一个失败者,离他50米。

    因为我的博客上经常会登出一些新近出版的作品,所以会有很多读者来阅读或留言。有一个自称强的人,就经常给我留言写信。他说他是那种典型不会挑选朋友的人,甚至还因此吃了大亏。强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一家市级银行的分行工作。刚开始工作时,他十分的努力,也适时地和分行行长交流业务问题,虚心求教。很快,头脑聪明的他,获得了行长的赏识。几年过去,强荣升为这家分行的信贷科科长。慢慢地,强和社会上的一些朋友熟悉起来,你来我往,经常一起喝酒吃饭。这期间,正巧分行行长年事渐高,到了要退下来的时候,他也有意让强接替他的位置,于是让他做了代理副行长,还经常带他出席各类金融会议,结识了许多金融界的重要人物。老行长嘱咐他,要多多学习、多多联络,做好各种铺垫。但是强这时已不像从前一样虚心好学,根本没听进去老行长的一番话。心浮气躁的他,在一大堆社会朋友的吹捧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每天都忙着和社会上的朋友交际。慢慢地,大把的资金通过他的手借给了那些酒肉朋友。而最终,许多借款都成为了坏账。强风光无限的前途就这样被自己给葬送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