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二代富二代Ⅱ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5 没有“go ahead”,那就“go a head”(2)
    5 没有“go ahead”,那就“go a head”(2)

    他追求稳妥,对他百利而无一害,但是苦了我们这帮下面的人。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前站开拓市场多拉客户呀,怕这怕那,钱怎么挣?公司对外会说:“我们请来国外一流的专家给企业量身定做最适合的战略”、“我们有最好的专家团队给您奉献最好的点子”,可是,来者究竟是不是真专家,是李逵还是李鬼,是名牌大学的教授还是野鸡大学买文凭的骗子,都很难说。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很多外国在华公司,就是一个“办事处”,在我们这边接订单,发到国内总部去,做出方案再发回来,就赚走了国人高昂的咨询费。一般中小企业是出不起这个咨询费的,只有财大气粗的大国企才跟他们联系。而最终做出来的方案,究竟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多大效力,答案就非你我能知道的了。

    总之,咨询行业不是一个能够迅速膨胀的行业,但是,同我以前做的广告、会展等公司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只要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就饿不死人。长此以往,人的进取心就逐步丧失,企业也就很难进一步做大。这几乎是国内很多同类企业的写照。

    回到我老板的话题上。保守和开放都是相对的,以前跟任远、岳伟他们在一起混,因为我财力心力都不足,所以总显得畏首畏尾,保守有余,魄力不足。后来自己出去闯荡,吃过亏,也遇到过好人提携,翅膀硬了些,底气比以前强得多了,房产、股票什么的都涉及一些,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了。我在逐渐从保守派转向开放派。遇到这位老板,我在他的眼里变成了十足的“冒进派”,大有当年慈禧太后痛恨康梁变法的势头。我的很多动作都被划进“不规范”的圈子,继而造成冤假错案,时间久了,我真觉得自己比窦娥都冤。

    3g那个单子,最后还是我顶着“抗旨不尊”的大罪名按照我的原计划行事,最终完美收场了。在以量化考核的企业里,业绩就是一切,他有我这么一个得力的下属,高兴才对,何必当那个“老板着脸”的怪物呢?他顶多也就是在全方位评估的时候给我个“小团体主义”、“不主动与上司建立一致性”等无关痛痒的小毛病,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政治斗争的花样名词而已。

    唯一有点可惜的是,那一年,我去美国总部参加培训的机会丢失了。部门的人都想当然地以为我要去,结果我没去。我最得力的一个下属说:“老大,你做了这么大一个单,总可以去拉斯维加斯爽一把了吧?”我说:“go a head!”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