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成也心态败也心态(13)(2/2)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这只能说明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竭心尽力辅佐汉室的美德,如果从其性格上来说,他是失败的。过于谨慎的个性使他失去了惟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诸葛亮虑事周全,谨小慎微,对他这种性格描述贴切的是《三国演义》里他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一节。

    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使曹睿削掉司马懿的兵权后,开始北伐中原,曹睿派驸马夏侯为大都督来迎战诸葛亮,于是魏延向诸葛亮献策:

    “夏侯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其实魏延此计正合兵家奇袭之计,妙不可言,后来司马懿重掌兵权之后,分析说:“如果是我进兵,我一定要从子午谷进攻,奇袭长安,这样长安一带便唾手可得。”魏延与司马懿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过于谨慎的诸葛亮却不用此计,实在遗憾。

    再看后来邓艾率五千精兵,偷渡阴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奇袭成都,一举成功,他没按正规进攻路线来攻打成都,避开姜维据守剑门关的大军,灭了蜀汉政权,此计与魏延之计如出一辙。

    诸葛亮北伐中原能够成功的惟一一次机会就在这里,因为魏主曹睿连续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中了马谡反间计,撤了司马懿的兵权;二是派不谙战事的夏侯为帅来拒蜀。这正好给了诸葛亮天赐之机,如果诸葛亮能抓住这一机会,按魏延之计,率五千精兵直取长安,自己再率军出斜谷,那么大事几乎成矣。再加之其他兵马呼应,谁能定天下就难说了。

    机会是均等的,也是短暂的,成功者的素质就在于能抓住短暂的机会,哪怕是瞬间也不错过,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如此,不管是谁,只要机会闪现,他们便绝不放过。

    诸葛亮虽然是一个智者,但他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一统天下的机会。他博古通今,智慧超群,但却性格谨慎,不敢冒险,使他一生都在徒劳心智。

    做事谨小慎微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能过于用这种心态来指导自己做事,成大事者行动时自然要深思熟虑,但还要有锐气和冒险精神,一味求稳有时会痛失良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