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掌握知人之法(1)
曹雪芹认为:“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白居易也在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人须待七年期。”辨物与辨人在时间上相差至此,其难度可见一斑。能知人是一种智慧,而只有智者才能知人。
运用辩证法看透人心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人。对于他人的品性、性格、习惯和需要,我们都有个最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理想情形下,我们可以凭借了解别人与之友好相处,相互体谅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可以借着了解别人,来避免一些人际交往上的风险,免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有这样一个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大门上挂了一把非常坚实的大锁,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地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这是由于我最了解它的心。”
是啊,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再有力气的铁棒也是撬不开的。只有了解别人,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致的钥匙,进到别人的心中。
了解别人虽然很重要、很可贵,但了解别人也是非常不易的。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都没有吃上一粒粮食,白天只好睡觉。
他的弟子颜回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点米。颜回把米放到锅里煮起来。当米快要熟了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抓锅里的饭吃。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就来请孔子吃饭。
孔子起身后说:“刚才我梦见了祖先,他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