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自豪地告诉父亲自己画的是老虎,可是父亲却故作惊讶,说徐悲鸿的画看上去像一条狗。这让徐悲鸿难受极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教育他:“孩子,画画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你现在还小,应该好好读书,为画画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
从那以后,徐悲鸿就更加勤奋地读书了。他9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四书”等启蒙读物,然后才如愿以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画画。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父亲的要求下,徐悲鸿每天都要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界画、人物,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每次随父亲进城时,徐悲鸿一定会去画店观赏石涛、任伯年等人之作,回到家后再凭着记忆绘画。在父亲的殷切教导下,徐悲鸿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本功。
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无力送徐悲鸿到学校读书,但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孩子。在父亲的教育下,小徐悲鸿的文化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父亲教育徐悲鸿,画是生活的再现和浓缩,要想学好画画就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因此,父亲经常带着徐悲鸿去观察、欣赏大自然。徐悲鸿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迫切渴望用自己的画笔把大自然的美好表现出来。
徐悲鸿13岁的时候,家乡发大水,他就跟着父亲去外地以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这对徐悲鸿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对他以后在绘画方面的卓越成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卖艺生涯除了磨炼了徐悲鸿的艺术功底,还激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使徐悲鸿有了丰富的阅历,开拓了艺术视野。虽然后来几经周折,但徐悲鸿始终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师。
天才炼成的秘诀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爸爸妈妈
1.我们知道年幼的徐悲鸿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当他向父亲提出想要学画画的要求时,父亲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拒绝了。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徐悲鸿广泛阅读,为画画打好了基础,然后再跟着父亲学画,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孩子在学习之初,容易犯“浅尝辄止”的毛病,因为孩子的兴趣多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和好奇,加上意志力有限,因此很容易放弃。所以,家长不妨像徐悲鸿的父亲那样,欲擒故纵,循序渐进,逐步引导,这样的教育效果比较好。
2.徐悲鸿学画之后,每天都会按照父亲的要求临摹,随父亲进城的时候也一定会到画店欣赏名人名作,回到家后再凭着记忆画下来。可以说,徐悲鸿的成功来自于他对艺术浓厚的兴趣和对梦想执著的追求。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以兴趣为先导,有目的地引导、培养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才更容易成功。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孩子
徐悲鸿13岁的时候,家乡发大水,他跟着父亲到外地去卖画谋生,经受了很多挫折。最终,他经受住了生活对他的考验,从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成为世界闻名的画家。由此我们知道,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像徐悲鸿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借斧子砍枯枝朽木
1929年,徐悲鸿经蔡元培引荐,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担任院长一职。徐悲鸿转而聘请齐白石为教授。
在当时,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临摹模仿古人为佳。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敢于创新,大胆变革画法,但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并且受到保守势力的冷语冰人。因此,当徐悲鸿乘着马车来到齐白石家的时候,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并且谦虚地说:“我一个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去当教授呢?”
徐悲鸿却说:“你岂止能教我的学生,也能教我本人啊!齐先生,我正要借您这把斧子,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