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有一个聪明贤淑的姐姐,她比屈原大10岁左右,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孩。由于母亲早逝,因此屈原的姐姐终身不嫁,照顾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很早就养成了超越她年龄和身份的贤德。
在姐姐的陪伴下,屈原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快乐的童年。屈原家清幽淡雅,颇有古风,门上挂着“丹阳世家”的横匾,四周环绕着茂林修竹和各种果树。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生活,对屈原的成长是非常好的。
姐姐非常关心屈原的生活,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屈原很喜欢奇花异草,姐姐便让佣人种了一些兰蕙,然后采回来一些馨香的秋兰,做成一个漂亮的花环佩戴在屈原身上。屈原还非常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姐姐为此特意让佣人开辟了一个荷塘,并采下来一片片的荷叶,做了一套“芙蓉丽裳”给屈原穿上,姐弟俩都非常高兴。
此外,屈原和姐姐还在橘园里面种下了一棵橘树幼苗,并且细心地照料这棵小幼苗,经常给幼苗浇水,冬天的时候还会用稻草把树干裹起来以防树苗被冻坏。橘树一天天长大,屈原也渐渐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身材修长、眉目如画、神采奕奕。
渐渐地,屈原的豪情壮志让他产生了离开家乡,去见见外面世界的冲动。因此,屈原写了一首《橘颂》,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并把它拿给姐姐看。姐姐含泪读了几遍屈原的习作,深切地感受到弟弟已经长大,不禁感慨万千。
然后,姐姐把屈原的诗拿给父亲看。品味完屈原的诗作,父亲由衷地感到屈原已经长大。父亲知道,是苗就应该出土发芽,是鸟就应该展翅飞翔,屈原生来便担负着超越前人的重担,将来想要有所作为,就不能总是待在家里。
最终,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屈原走出家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踏入了社会。
天才炼成的秘诀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爸爸妈妈
1.屈原的父亲是一个学识渊博、讲究传统的儒家弟子,他担心屈原经常接触民间的东西,会因此荒废了学业,因此并不赞成屈原迷恋那些来自民间的东西。所以,父亲只允许屈原读私塾老师规定的书。事实上,父亲的做法对屈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样做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阻滞作用。所以,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轻易地限制孩子的兴趣或者爱好,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2.屈原在雄心壮志的激励下写了一首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橘颂》。姐姐看到后感触万千,并把屈原的诗拿给父亲看。父亲看完屈原的诗,也明白屈原已经长大了,应该让他到外面的世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在姐姐和父亲的支持与鼓励下,屈原走出了家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由此可见,屈原的成功和姐姐、父亲的支持与鼓励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理想教育,一定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理想,并且还要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天才经历启示/告诉孩子
屈原读私塾的时候,私塾老师规定的书籍远远不够他读的,因此屈原便把兴趣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去,逐渐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可见,没有以前经常涉猎而打下的基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屈原是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所以,我们也要像屈原那样,从小要多读书,这样对我们好奇心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热心助人的屈原
屈原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因此得到了邻居的夸赞。
一天下午,屈原读完书出去玩,他穿着母亲刚给他做好的新鞋子,上面有一根漂亮的系鞋带。屈原正踢着小石子玩儿,忽然发现路边上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米粒形成的痕迹。他顺着米粒痕迹的方向望去,看到一位老婆婆正背着一袋米艰难地向前走着,米带上有一个小洞,米粒正是从那里流出来的。
屈原赶过去,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非常焦急:“这可怎么办啊?”屈原低头看到了自己脚上白色的系鞋带,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地把系鞋带解了下来,把米袋上的小窟窿系上了。然后,屈原又好心地帮着老婆婆把米送回了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