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是一种人生境界
有人说:“取是一种生存本领,舍是一门处世智慧,没有能力的人取不来,没有思想境界的人舍不得。”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进行取舍,确实值得细细思量。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与失的交替过程。
佛家认为,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的关系犹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般,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间,存于人世,存于人们的心间,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机理。万事万物须在舍得之中,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所以说,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就等于把握了人生的机遇和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据说人死后,要离开阳间到阴界接受阎王爷的重新发落。如果这个人生前好事做得多,就允许转世仍然为人;好事做得少,则只能托生为动物;做过坏事的,就不能转世,只能在阴界做鬼。
一日,有两个人离开阳间,来到了阴界,战战兢兢地站在阎王爷面前等待发落。阎王爷拿起《功咕》翻了翻,说:“你们俩在世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准许你们转世仍然为人。”
这两个“人”听说能够转世为人,非常高兴。
阎王爷接着又说,“有两种人间生活,可供你俩选择。一种是‘舍’,一种是‘得’:‘舍’便是放弃,付出;‘得’就是索取,得到,你们选吧!”
其中的一个想,“得”好啊!别人都得给予我。想到这,他马上举手说:“阎王爷,我要过‘得’的生活。”
阎王爷点了点头,并对另一个说:“那现在你只好过‘舍’的生活了。”
另一个“人”说:“只要能转世为人,我愿意。”
于是,他们俩很快又成了阳间的人。一个过上了“舍”的生活,一个过上“得”的生活。
过“舍”的生活的是一位富人,他乐善好施,常帮助周围的老百姓;而过“得”的生活的则是个乞丐,他整日向别人索取,靠得到别人的给予来维持生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