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任逍遥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相信大家都阅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定会对其中过着隐居的生活,悠闲自在的古人印象深刻。根据陶渊明的描述,生活在这里的人,日更而作,日落而息,尊老爱幼,相亲相爱。这样的生活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很向往,但从古至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享受到这种美好的生活呢?
俗话说:“知足常乐。”话虽如此,但世间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无欲无求,知足常乐呢?
从前,城里住着一位大财主,他拥有十多间店铺,乡下有几百亩出租的田地,又有几百头牛羊,还有十多艘捕鱼船,简直是腰缠万贯。他隔壁有一间小木屋,住户的主人以理发为生,名字叫张三。尽管如此,财主整天都在为生意而忧心,从来没有感到快乐。为此,他经常坐立不安,有时甚至茶饭不思,经常睡不着,久而久之,他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而他的邻居张三是个30多岁却仍然孑然一身的人,每天只能赚到几块钱的理发钱。虽然他的生活比较清苦,但依然能维持日常的生活,因此他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潇洒,每天晚饭后还会在小木屋里放声歌唱。第二天天一亮,他又开始了快乐的生活。
财主可能是因为过分忧虑生意上的利润,也可能是因为张三晚上唱歌的声音太大了,他更加难以入睡。一天早上,财主叫掌柜的过来,问道:“隔壁的‘剃头张’又没钱,又没妻儿,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开心,每天晚上都在唱歌呢?而我这么有钱却快乐不起来?”掌柜微笑着对财主说:“因为他知足,所以他常乐!”财主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然后对掌柜说:“怎样才能让‘剃头张’不再唱歌了?”掌柜微笑着答道:“这很容易,只要你能借给他十两银子就可以了。”“那你明天就借十两银子给他,这件事交给你了。”财主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中午,掌柜借口到张三的理发店刮胡子,跟张三聊了一会儿后就特意问道:“张三,你剃了二十多年头,仍然赚不了多少钱,到现在还没成家,怎么不改行去做一些小生意呢?”张三笑着对掌柜说:“我每天只能赚‘几个银钱’的理发钱,哪有本钱去做生意呢!”“那你想不想做生意?”掌柜认真地问张三。张三说:“我想,但的确是没有本钱!”“如果你想做生意,我可以帮你向我老板借十两银子给你做本钱,利息比别人借钱的稍低一点。”掌柜胸有成竹地对张三说。张三喜出望外,很快就接受了掌柜的建议,他们约定在第二天早上见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