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亏,赚大利益
把吃亏当做一种福气,是一个人思想的最高境界。
古语说得好:“吃亏是福。”在长达几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这句话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牢记于心的古训,被认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今却被很多自作聪明的人视为“笑谈”,而认为“吃亏是福”的人也被他们称为傻瓜。
但事实上,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则是处世的一种智慧。一个过于在乎自身的利益、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不会如愿以偿,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仅损失利益,甚至还损失友情或亲情,这实在是得不偿失。曾有人做过调查,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能够吃亏的人,大多是一生平安,知足常乐;而不能吃亏的人,往往在各种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最终会被利益蒙蔽双眼,遭受更大的灾难,最终失去更多更宝贵的东西。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在乎“装傻充愣”的表面性吃亏,而是看重实质性的“福利”!
如今,很多人都想得到名誉、地位、金钱以及别人的尊重和奉承,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标志,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为此他们费尽心思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利益,这就是一些为一己之私而损人利己之类的事屡见不鲜的根本原因。有时,退一步就能让自己生活得更舒畅,在看似吃亏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补偿——快乐,这是一种比金钱、权力或地位更重要的东西。
仔细想想,得到了未必就是“福”,失去了也未必是“祸”。举个例子:社会需要人们的交往才能发展,在交往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没有吃过亏,无论他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对甲你可能吃亏了,但在对乙的交往中,你可能又占了便宜;在做甲事情时你可能占了便宜,却又在做乙事情时吃了亏。又比如,我们经常会被超市的一些促销活动吸引,蜂拥着去买东西。很多人在买东西时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但对超市来说,它在减少利润的同时增加了商品的销量。所以说,吃亏和占便宜,其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到底什么是吃亏,什么是占便宜,因人、因环境、因社会等因素而不同,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边远山区的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到深圳打工。离家前,母亲给他煮了四个鸡蛋,烙了几张饼,还为他拿出了她的嫁妆——一床崭新的被子。这是这个穷困的家庭唯一一件新东西,母亲只是不想让儿子在外面被别人看不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